我們家幾乎都是烹飪高手;除了我之外。

如果舉辦「一人一菜」的聚會,我選的可能會是番茄炒蛋;因為那是我唯一會做的一道菜。當兵時,看到伙房做番茄炒蛋,偷學了點訣竅而來。為什麼不推出「荷包蛋」呢?因為將蛋打在夏天的柏油路上,它也會熟,所以不能算做菜。其實我未曾真正做菜給他人吃過,只是在晚上自己想吃宵夜時,看看冰箱剩下什麼,胡亂弄點東西吃。最常弄得是鹹稀飯,只要把飯和對味的剩菜放在一起熬,省卻洗菜切菜的麻煩。雖然是圖個便利,又是自己吃,但總不能搞的難以下嚥,末了還要洗鍋碗,自找麻煩。所以,「用雞湯熬粥」和「熬的久」,是我的兩大秘訣---確保自己煮的東西自己吃的完。


阿媽的拿手菜很多,幾乎每一樣家常菜,她都能做到水準以上。印象較深刻的是蒸蛋,我認為比許多日本料理店的都還美味。外頭吃的,多數我都覺得太淡而無味,且不夠香。我猜是因為蛋太少、水太多的緣故。阿媽做的都是真本真料,自是不可同日而語。除了做菜,其實她最令我佩服的是做糕粿、麵食、米食等小吃。以前過年過節,都可吃到她做的年糕、發糕、紅龜粿、粽子…等。我們家冰箱常年都有阿媽包的水餃,餓了就隨時煮幾個當點心;還可以用煎的,換換口味。隔一陣子,她也會做餡餅,我一次可以吃三四個。
夏天的話,她會做一鍋豆花冰在冰箱,熬了薑湯裝在瓶子裡,要吃的人就自己的口味,淋上薑湯,灑上一些花生仁。和「炒花生」一樣,已經有不少人花材料錢請她代工了。醃台式泡菜,是她的另一絕活。
酸、甜、辣配的恰到好處,「脆」之一訣,更是不能少。所以啦,我現在外面有兩不吃:水餃和豆花。因為怕阿媽會罵我浪費錢。


老媽除了不會做傳統糕點之外,烹飪的手藝不在阿媽之下。在我剛出生時,她和老爸就是做小吃店。她最好的菜是炒牛肉和魯豬肉。她炒出來的牛肉,空心菜可以保持的又脆又綠,牛肉也嫩。通常外頭的炒牛肉須要大火快炒,家裡並沒有那樣的爐子,能炒出那樣的牛肉,真厲害。
她魯的肉,顏色就和某醬油廣告上的一樣誘人;而肥瘦比例,我認為要更勝一籌。她魯豬肉,還會將豆乾、滷蛋、以及我最愛吃的「麵圈」加進去一起魯。一碗熱騰騰煮的很Q的白飯,配上入口即化的魯肉,我覺得那就是最好吃最實在的料理。


小弟彬仔,據我觀察,也是一把好手。以前他曾弄過宵夜和我一起分享,也曾將家裡做菜用剩的蝦頭,熬成一鍋鮮美的味增湯。會得到我的讚賞,全是因為這些都是「信手拈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國中時,有一天竟買了一個小蒸籠回家。親眼看著他和麵、拌料、包餡到蒸熟出籠、入了我口,真不蓋的,職業水準。尤其他還在餡裡加了些薑末,吃起來有種特別的氣味,且不容易膩。老婆職業水準之作是客家小炒。我吃遍許多客家莊的小炒,勝過她的還不多。所以,自從她試做成功後,我再也不曾花錢吃過外面的。


家族裡的烹飪第一高手,我推姑姑。她經營過羊肉爐、做過團膳的大廚;對各類食材特性能精準的掌握,對烹煮時間與火候有科學依據,除了美味之外,尚兼顧到視覺之美,真正表現出「色香味」的烹飪藝術。拿牛肉麵來說,我很喜歡吃,也吃過很多地方的。對姑姑的手藝,本已熟稔;自從上個月吃過她煮的牛肉麵時,想不到殊不遜於任何我吃過的店家口味,從那次至今,我還未曾在外頭吃過牛肉麵,因為不需要。
她先將牛肉敦好、熬出原汁、並煮了一鍋牛肉湯。麵條另外燙熟後,擺上青菜、蔥花及酸菜,然後依個人口味,照比例加上原汁和牛肉湯。我對她的牛肉麵大為讚賞後,她才談到烹飪的許多學問與訣竅,讓我大開眼界。
金瓜石有一家小吃店,其中一道小菜就是跟姑姑學的,但她保留了一樣秘方,所以味道始終和姑姑做的差了一點。



「天機老人」說,世上只有兩個人的武功,他猜不透;一個是胡不歸,另一個是小李飛刀。我家也有一個廚藝莫測高深的人物,那就是老爸。他年輕時學過辦桌,是「總舖師」。在家他從不做菜,所以我沒吃過他的家常菜。唯一的一次是,高中時某個K書的夜晚,突然肚子餓;爸隨便將家裡有的東西煮一煮,就變出一碗爽口的沙茶冬粉。記得以前家裡請客,他和老媽及阿媽三人,就可整治出兩大桌外面人家辦桌的菜餚,舉凡冷盤、雞湯、蒸魚、明蝦、「腿庫」、炸雞翅等等,樣樣俱到;還有蔬菜及水果雕花。


也就是因為如此,我不會刻意追求美食,也很少去排隊只為了吃某物,甚而忍受不好的服務品質。當然,就這一點來說,無疑我是滿幸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