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東的第三天,仍舊是陰雨;然而我已沒有退路。溯溪探訪一線天峽谷勢必得割捨,卡帕里瓦舊部落,我還不想輕易放棄。
東興村是達魯馬克部落所在地,再深入有個大南電廠,過了電廠會到達比利良舊社。以前看地圖,知道有這麼一個舊部落,還可以溯溪到一線天峽谷,旅遊資料描述要到這些地方,因為路途遙遠,路徑複雜,須有嚮導才能到達,可是我已然躍躍欲試。後來發現同路線的更深山,尚有個卡帕里瓦舊社,這就更堅定我探訪的決心了。
最近在網路搜尋時,偶然發現台東女中陳老師的網誌,他騎著腳踏車走了台東許多蠻荒之地。因為他的實地經驗,我知道現在的路已經被整理出來了。所以從他那裡,我得到了許多資訊,很感謝。
帶著興奮的心情,我們出發了。費了一點工夫,才找到達魯馬克部落,因為我一時忘記大南橋已改名為新園橋。
達魯馬克是典型的現代部落,筆直帶著坡度的巷道、小雜貨店和教會。
到了大南圳,知道沒走錯路。
很順利的,比利良舊社也出現了
可見到的只剩殘垣斷壁,不過遺址就是這樣。
續行見到達魯馬克橋
忘記當時我在對妻小發表什麼高論,僅用小腦在開車的我,就順著百步蛇裝飾過了橋。走了好一段,路越來越小,我才省悟:通往電廠的路不可能這麼小。唉,要是有帶陳老師的遊記就好了。
兒子指出:應該是沿著大南溪而上;我想對呀,水壩應該在河的上游。另起爐灶的我們,終於在不久後看到大南電廠的攔砂壩,雨中的氣勢頗為磅礡。
再一會,到了摩老納谷。
旁邊的溪,陳老師說是桑樹溪,聽說不管颱風下雨,溪水永遠清澈;那跟花蓮銅門清水電廠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往上走,路越來越小條,也越來越滑。有些路段甚至芒草已經長到路中央,不是有段時間沒人走,就是…..我們根本走錯路了。越走越猶豫,因為不知道對不對,所以決定掉頭。
可以想見的,我的心情不會太好。雖然我一定會再來;但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回程經過一個往上的岔路,入口有木柵欄。我想有些登山口也是要經過私人農地,於是我們就打開柵門進去,不管是不是,都要跟主人問清楚。
車上去沒多久,我就發現不對;因為路沒了,鐵皮屋倒是有一座。至此,可說全然絕望了。下山關柵門時,主人和狗追了出來,我說明原委,準備誠心道歉時,主人倒是說了:「你想去卡帕里瓦?車子坐的下嗎?我帶你去」。這下我真是喜出望外,有敗部復活的感覺。
在他的帶領下,發現原來我走的路是對的,只是成敗往往一線之隔。
越往上,路況越差,遇到陡上的急轉彎,車子開始打滑。陡上要衝一下,一次轉不過去得分段進行,然後油門不能太猛。阿伯看到我的決心,大概有點感動,坐在旁邊的我,隱約可以感覺到他的激賞。
這位阿伯姓楊,也算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很健談,一路上對於植物與景觀的解說很精采。
最後的倒樹
嚇了我一跳,還好勉強可以通過;只是需要一些技術。
過了倒樹,終於到達舊部落的集會所
裡面還留著一些祭拜用的檳榔、米酒。前些時候,這裡辦過活動,他們想將舊部落恢復原來的樣貌。阿伯說,原住民很直;他們申請經費,一次就請全額,不會將三百萬分五次申請,一次六十萬就比較容易;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再往上一點,有幾間石板屋
看的出是後來重蓋的,而且石材也不太一樣。可能是頁岩不好採,或是一時找不到有石板建築技術的人。
有間石板屋屋頂被颱風吹垮
不過重建石板屋,對於魯凱族人或外地人,都有意義。
南島社區大學協會總幹事劉炯錫規畫「在祖靈的土地上站起來原住民永續利用傳統領域自然資源」計畫,催生了「南島採集館」,讓達魯瑪克人回復採集文化,在原鄉就業,更以賣野菜的盈餘重建舊部落。
野菜採集、販賣,成了達魯瑪克人結合文化與產業的新出路。劉炯錫真是個聰明的學者。阿伯沿路一直說,有種野菜長的很大,他在山下沒看過這麼漂亮的;可見這裡確有利基。國際知名的珍古德博士也曾兩度隨達魯瑪克人重返卡帕里瓦舊部落。
誠如劉炯錫所言,硬體建設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達魯瑪克人一旦重建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就能護持著下一代,永續走下去。
我終於找到卡帕里瓦了,對於住在北部的我來說,路途遙遠;對達魯馬克人來說,同樣有條漫長的路要走。
東興村是達魯馬克部落所在地,再深入有個大南電廠,過了電廠會到達比利良舊社。以前看地圖,知道有這麼一個舊部落,還可以溯溪到一線天峽谷,旅遊資料描述要到這些地方,因為路途遙遠,路徑複雜,須有嚮導才能到達,可是我已然躍躍欲試。後來發現同路線的更深山,尚有個卡帕里瓦舊社,這就更堅定我探訪的決心了。
最近在網路搜尋時,偶然發現台東女中陳老師的網誌,他騎著腳踏車走了台東許多蠻荒之地。因為他的實地經驗,我知道現在的路已經被整理出來了。所以從他那裡,我得到了許多資訊,很感謝。
帶著興奮的心情,我們出發了。費了一點工夫,才找到達魯馬克部落,因為我一時忘記大南橋已改名為新園橋。
達魯馬克是典型的現代部落,筆直帶著坡度的巷道、小雜貨店和教會。
到了大南圳,知道沒走錯路。
很順利的,比利良舊社也出現了
可見到的只剩殘垣斷壁,不過遺址就是這樣。
續行見到達魯馬克橋
忘記當時我在對妻小發表什麼高論,僅用小腦在開車的我,就順著百步蛇裝飾過了橋。走了好一段,路越來越小,我才省悟:通往電廠的路不可能這麼小。唉,要是有帶陳老師的遊記就好了。
兒子指出:應該是沿著大南溪而上;我想對呀,水壩應該在河的上游。另起爐灶的我們,終於在不久後看到大南電廠的攔砂壩,雨中的氣勢頗為磅礡。
再一會,到了摩老納谷。
旁邊的溪,陳老師說是桑樹溪,聽說不管颱風下雨,溪水永遠清澈;那跟花蓮銅門清水電廠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往上走,路越來越小條,也越來越滑。有些路段甚至芒草已經長到路中央,不是有段時間沒人走,就是…..我們根本走錯路了。越走越猶豫,因為不知道對不對,所以決定掉頭。
可以想見的,我的心情不會太好。雖然我一定會再來;但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回程經過一個往上的岔路,入口有木柵欄。我想有些登山口也是要經過私人農地,於是我們就打開柵門進去,不管是不是,都要跟主人問清楚。
車上去沒多久,我就發現不對;因為路沒了,鐵皮屋倒是有一座。至此,可說全然絕望了。下山關柵門時,主人和狗追了出來,我說明原委,準備誠心道歉時,主人倒是說了:「你想去卡帕里瓦?車子坐的下嗎?我帶你去」。這下我真是喜出望外,有敗部復活的感覺。
在他的帶領下,發現原來我走的路是對的,只是成敗往往一線之隔。
越往上,路況越差,遇到陡上的急轉彎,車子開始打滑。陡上要衝一下,一次轉不過去得分段進行,然後油門不能太猛。阿伯看到我的決心,大概有點感動,坐在旁邊的我,隱約可以感覺到他的激賞。
這位阿伯姓楊,也算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很健談,一路上對於植物與景觀的解說很精采。
最後的倒樹
嚇了我一跳,還好勉強可以通過;只是需要一些技術。
過了倒樹,終於到達舊部落的集會所
裡面還留著一些祭拜用的檳榔、米酒。前些時候,這裡辦過活動,他們想將舊部落恢復原來的樣貌。阿伯說,原住民很直;他們申請經費,一次就請全額,不會將三百萬分五次申請,一次六十萬就比較容易;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再往上一點,有幾間石板屋
看的出是後來重蓋的,而且石材也不太一樣。可能是頁岩不好採,或是一時找不到有石板建築技術的人。
有間石板屋屋頂被颱風吹垮
不過重建石板屋,對於魯凱族人或外地人,都有意義。
南島社區大學協會總幹事劉炯錫規畫「在祖靈的土地上站起來原住民永續利用傳統領域自然資源」計畫,催生了「南島採集館」,讓達魯瑪克人回復採集文化,在原鄉就業,更以賣野菜的盈餘重建舊部落。
野菜採集、販賣,成了達魯瑪克人結合文化與產業的新出路。劉炯錫真是個聰明的學者。阿伯沿路一直說,有種野菜長的很大,他在山下沒看過這麼漂亮的;可見這裡確有利基。國際知名的珍古德博士也曾兩度隨達魯瑪克人重返卡帕里瓦舊部落。
誠如劉炯錫所言,硬體建設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達魯瑪克人一旦重建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就能護持著下一代,永續走下去。
我終於找到卡帕里瓦了,對於住在北部的我來說,路途遙遠;對達魯馬克人來說,同樣有條漫長的路要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