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多年前的台灣,仍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一群人從中國渡海來到今日的「八德」,其中有八戶人家在此安身立命,其時稱為「八塊厝」。
經過一段時日的辛勤,生活漸趨穩定,這些拓墾先驅開始想念家鄉的事物。於是眾人集資蓋廟,讓家鄉的信仰延續下去。供奉的神明是和農墾息息相關的「天」、「地」、「水」---「三官大帝」,是為「三元宮」的由來。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起連續四天,是八德三元宮的慶成祈安圓醮大典,在地方上是十年乃至數十年才一次的盛事。這幾天裡,常聽在地人說道,上一回建醮,他們還是如何如何….,在八德國小旁紅磚道上,有一位媽媽帶著大約小三的女兒在看熱鬧,她對女兒說:「下次三元宮建醮,你已經十九歲了…」。
「醮」-接近「設壇祭神」之意,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可是,漢人移墾台灣過程中,難免遭遇不測;建醮的目的,遂結合了酬神謝恩和祭拜鬼魂兩大意義。我問過大陸的朋友,他說內地很少有類似的民俗廟會活動;加上電子花車、鋼管舞、流動攤販...我想,這樣的宗教活動,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足以代表台灣的「本土味」。
星期一開始,慶典進入緊鑼密鼓階段,交通管制更加嚴密,
人潮也多了起來。廟前上演著酬神的歌仔戲,戲碼是三國的故事,戲棚下站了一群好奇的小朋友。
除了廟前,三元宮周圍已經排滿蜂擁而至的攤販。一連四天,信眾皆要吃素,附近的飲食店家索性不做生意。大部分的父母親並未強制子女跟著吃素,倒是便宜了許多小販。
醮祭的種類很多,台灣常見的有祈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其中,慶成醮係慶祝廟宇的落成,而常與祈求平安的祈安醮並行實施,合稱「祈安慶成醮」,此次三元宮即屬之。
帶著像機逛到八德國小側門。圍牆上掛滿慶典的美術比賽得獎作品。一幅幅年輕學子的作品,道盡八德人對三元宮的虔誠信仰。
或許藉著這樣的活動,使他們更了解在地的歷史文化內涵。沿著人行道走去,數十輛的花車停在道旁待命,一輛接著一輛,毫不紊亂。一戶人家的門口,赫然「停放」著一隻神豬---「重一二二○台斤,榮獲伍等獎」。
可是我想,今晚他就要被「酬神」了。
入夜後更是熱鬧非凡。廣興路與長興路上分別樹立了幾座「醮壇」,在鄉間的夜裡,顯的異常華麗
看情形,巡迴各地的流動攤販,此番十之八九都集結在此了。
驀然,搖頭電音響起,舞台上鋼管辣妹以雙腿纏繞,倒著身子從天而降
我喝著杏仁茶配油條,旁邊音樂震天價響。就用力的響吧!讓我們的年輕人不要只是告訴我:「最喜歡的節日是耶誕節」。
一路蜿蜒的平安燈,從三元宮延伸出去,直達數公里之遙,彷彿神力的庇祐無遠弗屆。
我想夜歸的居民或路過的旅人,心理上應會同感溫馨與寧靜吧。
- Nov 17 Thu 2005 14:39
原味台灣(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