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預計要從老佛山登七孔瀑布,大約需要四個小時。進入屏168鄉道後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令人神情愉悅。




等到我問七孔瀑布時,多數人都跟我報傳統路線,紛紛要我往回走;本地人爬山的風氣好像不盛。更慘的是,我已經講的一口道地閩南語了,而在地的阿伯們仍聽不懂「瀑布」兩字。等我問了數人後才發現,他們管瀑布做「佳落水」。


曾問到一組人,結果人言言殊,害他們自己差點吵架。在路旁的林子裡,我問到養蜂的老夫妻,

他們是高雄田寮人,雖然還是問不到路,但他們請我們吃「蜂蜜口香糖」,甜在嘴裡,也甜在心裡。找不到路只好姑且試之,我開車到山頂三清廟,

看到廟門口佈告欄貼著數篇報導,正是我要尋找的「老佛山樹吞石」奇景。而發現此景點的,正是此廟住持蔡先生。


廟公「德伯」告訴我,「樹吞石」從廟後小路走去十幾分鐘可抵。而直行不右轉的話,則可到七孔;還強調那「不是人走的」。也不知道是真的很難走,還是相對於我們而設言。總之時間上是來不及了,只能一探山後奇觀。

從小徑裡進去不多久,我們就看到樹吞石的奇景。那棵樹公將大石板緊緊包覆,充分發揮以柔克剛的精神。

我們看到了一隻「黃裳鳳蝶」在枝叢裡穿梭飛舞,兒子很興奮,看到難得一見的美麗蝴蝶,感覺此行很有收獲。鳳蝶在陽光下閃耀著金黃色亮光,美麗已極;難怪有人稱它為「陽光下的金黃仙子」。黃裳鳳蝶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昆蟲,平時不常見,我們在林裡等候,它偶而的現身,總是引起大家一陣驚嘆。


中午在三清廟吃完飯,住持蔡先生請我們進去泡茶。原來他也是個愛爬山的人,從他那裡我得到許多寶貴的訊息。我提到大尖山現已管制,強行攀登恐會受罰;他說從另一頭就沒有管制了。我趕緊向他請教詳細路線,並問了門馬羅山等路徑,最後告別他們,準備在下午的時間加進大尖山行程。


依照蔡桑指示,從滿州出發,200線西向在加油站之後左邊有個棺木店轉進,一直到底就是登山口。到了後半段產業道路,我看到電線桿有噴三角點記號,就順勢右轉一直到狹窄的林道。林道兩邊雜草與樹枝橫伸,不時刮著門窗。也不知道登山口在哪,然勢已至此,只有勇往直前了。


草實在很長,掩沒了整個路面。當我看到左前方有個大洞趕緊停車時,大勢已去;我的前輪已經掉到洞裡了。那個崩塌,約有九十公分高,

只見油門一催,前輪奮力的空轉。這類的經驗,我們也算豐富,所以大家毫不驚慌,我使用充氣千斤頂嘗試將車子舉高。正忙碌間,對向來了一部機車,我擋住了他的路,只好跟他說抱歉。靈機一動,乾脆請他幫忙,反正我門現在是「生命共同體」。


我和他奮力抬起車頭,老婆在駕駛座上油門一踩,車子旋即脫困。我向他道謝,原來他是入山抓四腳蛇的在地人。

他告訴我,開車走這裡是錯的,但是既然已經如此,就在原地停車,然後步行下切小溪,沿溪直上就會到大尖山。我詳細問了岔路後,開始下切。


說實在的,僅憑路人的一番話,是否能到達目的地,我殊無把握。但是話說回來,我也比較喜歡這樣的探險,如果拿著完整詳細的地圖與行程紀錄,配合科技產品,那麼到達目的地只是遲早與體力的問題,精采刺激的程度就降低了。


下切的路口,兒子踢到了人家的接水管,一時水流如柱。幸好接回去就沒事了。面臨小溪,一幅幽美的景緻出現眼前。

續往前行,溪邊佈滿枯葉,我將他取名「黃葉谷」。

再過約十分鐘,溪水已經乾涸,整條溪只剩土石,

這也是台灣荒溪型河川的特色。


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半,除了「前途茫茫」之外,還有避免摸黑下山的壓力。我仍然是快速的走在最前面,餘人緊跟在後,雖然要在溪石跳上跳下,但我還蠻放心的;這一點很令我欣慰。後來看到了路條,顯示這路線還有人走,使我放心不少。


溪邊有很多林投樹,林投籽乍看很像鳳梨。

進入溪谷約半小時後結束溯溪,開始爬山。

鑽完草叢到達了牧場的鐵絲網。我們爬過鐵絲網,來到大草原,草原有很多的牛(馬)屎,密密麻麻的好像地雷區。邊走得邊注意,不能全神欣賞草原風光。


忽然看見草原上有一群馬在低頭吃草,

靠近牠們,棕色的駿馬配上枯黃草地的背景,好一幅邊塞的壯美景觀。

越靠近目的地,我越發感覺不對勁;看來,在我們左手邊,遠遠的那座山,比我們眼前的這座,還要像大尖山。


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想不到有人千辛萬苦爬錯山,更離譜的是還不確定到達的是什麼山(推測是小尖山)。



不過那不是挺重要,我們看到了美景,有了番經歷,和永恆的回憶;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