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以來我不斷打電話問巴書亞,得到的答案都是里佳:「午後有雷雨。」星期六終於我按耐不住,一早車已在高速公路才打給巴書亞:「我決定去里佳,風雨無阻」,聽起來他對於我的決定也很高興。
在番路採買完畢進入山區,我跟老婆說不夠遠沒有旅行的感覺,不過夜則沒有放鬆的感覺;此行,可說「好久沒有的感覺」。
這趟除了訪友之外,目標第一天要走頂石桌步道。頂石桌步道由「霧之道」、「霞之道」、「櫻之道」、「茶之道」、「雲之道」組成,起點就在台18公路往頂石桌的方向。
從「霧之道」開始走,事前並沒有多做功課,只是很喜歡這一帶長年雲霧繚繞的感覺,「走在其間一定不差」。
不一會這條步道的茶園景觀就讓我們大大驚豔,開闊的視野某種程度擴大了我們心胸,我深深為這清新的綠色山林所著迷,盡情釋放都市裡的壓力。
茶園民宿
「茶之道」入口,有三個洋妞走在前面。
除了茶園之外還有綠竹林
走著走著忽然出現一顆森林三角點,真讓我吃了一驚。後來查詢是「九層巃坪山」(又稱樂野山)H1696m。
這顆中級山三角點得來的和那年從比亞外走到防列區山一樣意外。
茶園裡的樹造型奇特,在霧中有如潑墨山水,遠近濃淡錯落有致。
接著「雲之道」,是陡下的木棧道。
此步道的特色是高聳筆直的柳杉林
休息平台
我跟老婆說好好的來拍張照吧;一生中總要有幾張足以傳世(孫子)的照片。
接上產業道路,經過多家民宿。
抵達石棹資訊站
吃碗熱騰騰的關東煮,老闆娘還請我們喝茶。
她說阿里山脈有兩大產茶區,一是梅山,一是石桌;頂石桌則是其中最高的。
她是板橋嫁過來的,開玩笑的說早來二十年。這裡的好處是夏天很涼爽,她說朋友來覺得冷氣太強要關小卻找不到(根本沒冷氣)。
我們在這裡得到很好的休憩,跟老闆娘問明路況,繼續去走「櫻之道」。
全程幾乎都走柏油路,由於不是櫻花季節,也不確知哪一段。
這房子門口有大長桌和椅子,一問之下不是飲食店而是民宿給大家使用的廚房與用餐區;這和我未來的想法很像。
住在這裡不時身處雲霧中,當然在仙境睡一晚要價不便宜。
起霧了,天空也開始滴小雨,但是走在柏油路無妨,因此也就沒有負擔地走路,這也是一種樂趣。
吳鳳廟,想起我來到阿里山鄉幹嘛身穿紅衣…?
八卦茶園
一家即將開張的店,外表粉飾活潑,飄出輕快樂音
走回到石桌,雨才開始變大。我們挑了家店吃東西,由於要前往里佳,必須吃飽一點。
頂石桌步道全程走在茶園、竹林和雲霧間,是很值得造訪的步道群。今天走了「霧之道」、「櫻之道」、「茶之道」、「雲之道」,雖然還缺「霞之道」,但是頂石桌的美,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