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著,等高山杜鵑最盛開的時節再上山吧;結果,等你的是一地的凋零。
昨晚大弟一家來露營,早上和他們喝咖啡,我說挑錯時間露營了,昨天天氣還很好。吃過早餐,他們說要提前回家,於是我多出一天的時間。拿起圓鍬將凸出路面的樹頭弄平,突然想去看阿伯。
想做就做,我聯絡好伯母,催促妻女換裝,十一點出發南下。「好一陣子沒來這一帶的海線了」,應該是去年清明連假到現在,很懷念。「就當複習海線的景點」,我悠閒的開著車,心情不同於已往(以前難得來花蓮,總想多去幾個景點)。
首先來到田埔舊站
這是位於花蓮與吉安之間的小站,1982年裁撤。建築是新的,對面的巷子與老樹則很有歷史感。
今年在勝安宮慈惠堂第一次感受到過年的熱鬧
繼續南下,離海越來越近。可惜的是今天天氣陰沉,鹽寮、芭崎都不用停留了。
飛魚是這一帶的象徵,台11路邊也有越來越多賣烤飛魚的店家。
到了石門,我想去看看海蝕洞。
遊客不少,大約是被這近來頗紅的March洞吸引。
這些石門拍照也很好看
還有另類的天坑
距離晚餐時間還早,先去懷念的石梯港。
石梯港越來越漂亮
難得的是沒有遊客
到了阿伯家,我簡述了十個月來的變化,這段時間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我也體悟了想做的事就馬上去做、厚著臉皮去做(就像要求阿伯、伯母收留我們一起吃飯)遲疑就沒了。
阿伯建議我農地可以種蘆薈:「蘆薈很有用,也很好種。」
習慣拍天黑前的景色,這些熟悉的景物希望永不消逝。
開飯囉
「就是這個魚」,我對女兒說:「這就是陪你長大的味道」。
「還有這張桌子千萬不能丟掉」,我跟伯母說,這張大理石餐桌是以前到現在不變的記憶。
我吃了一碗半的飯,又是呻吟又是嘆息的連說:「好爽,好爽」。阿伯寫了一行字:「吃不要乖菜」,我:「?」,等他加了「吃光」兩個字,我才知道是:「吃不要剩菜 吃光」,大家都笑了。既然不能乖菜,我說我負責魚,這下肚子就更撐了。
結果伯母又拿出洛神花蜜,這不喝豈非不敬?於是繼續探測肚皮的彈性。
阿伯加開水喝了一口,豪邁的比了個「讚」。
道別的時刻,天空下起細雨;阿伯和伯母走出屋外,我說下雨不要送了快進去吧。在離開他們視線的最後一刻,我們都還不斷揮手說再見。
回程經過「阿沙布嚕二手本舖」,進去挖看看有沒有寶。女兒挖到一個袋子,很樂。
在農地潛伏了兩天,今天去阿伯家,讓我有在花蓮生活的感覺。此外,去時心情是悠然的,回程心裡是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