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北返的交通移動日,卻因為停留了王功而多出許多趣味。
早上逛逛飯店周邊(三民區),體驗在地庶民生活。
高雄路名有一~十,唯獨二想不起來,老婆再次念著:「一心、二...」我接:「一心、二用」。
從小路往上走向打狗領事館時遇到潑猴一隻,雙眼緊盯著我的丹丹漢堡。
素聞這一帶猴子的囂張,威嚇牠略為收效,我們再往上走。當我看到花很漂亮,快門都還沒按下,牠居然已經悄沒聲息的掩到我身後,若不是牠先碰到我腳後跟讓我察覺,食物就被搶了;野生動物果然厲害。「大膽潑猴」,這下我也怒了,拿出折疊傘彈出,這一下潑猴彷彿看到大王的金箍棒,方才悻悻然地離開。
到打狗領事館戶外區享受百年古蹟面海早餐
1858天津條約及1860北京條約後,清廷逐步開放通商口岸,打狗為其中之一。英國為了擴展貿易,在此設立領事館,現今的打狗領事館文化園區包括山上園區(領事官邸)、一條登山古道及山下園區(領事辦公室)。
高雄港
室內的喬治五世廳,現在看起來仍不掩奢華。
高雄港風光盡收眼底的設計足以想像他們的生活情調;西方工業革命之後,物質文明已遠遠超越東方。
很有歷史味的登山古道
轉角遇見史溫侯(副領事;博物館、鳥類學家)
遙想當年,領事館人員下班走這條小徑回家,啜飲紅酒看著海港由暮轉夜,然後享用燭光晚餐卸去一天疲憊;美好的生活啊。
山下園區
打狗新聞報
一百多年前台灣還沒有報紙,應該是文創。
園區導覽老師非常客氣有禮,稱我們「桃園來的貴賓」;真是給高雄做了很好的外交。
該是告別高雄的時候,走西濱北上到了王功,肚子餓了。
我不吃王功街上的蚵仔,每次都是到這家。
想外帶「豆皮三寶」回去給女兒吃,老闆說沒了。過一會轉回來說「半份要嗎?」(兩塊),好啊那有甚麼關係。
門口有賣蛤仔的大姐,買了一斤連同豆皮寄放著:「不能偷吃喔」,她:「對呀,忍不住偷吃還買不到來賠你」,「是啊,最後的半份,哈哈。」
泉芳的牛奶冰,好吃。
帶著冰去吃牛肉麵,看到老闆一個人在吃飯。
「老闆你是吃午餐還晚餐?」「午餐」「四點多才在吃午餐?」「和朋友喝酒睡到剛剛」「那你酒醒了沒?」「沒喝多少啦」「不要酒沒醒給我亂煮喔,哈哈」。牛肉麵好吃,沒亂煮。
老闆說他24年來從沒試過味道,我們很訝異,「靠比例」,他說體質關係一吃牛肉就吐。早年他做地錨有賺錢,退休回鄉,開麵店是怕朋友天天找他喝酒,呵。
跟歐巴桑買蚵仔
歐吉桑告訴我們蚵殼絞碎拌飼料給雞吃,生的雞蛋「厚殼」。
買蒜頭的時候很猶豫,因為一袋每次都用不完就發霉。老闆娘乾脆送我們幾顆,我和老婆都嚇了一跳,推辭不成只能連連道謝。
往回走,蛤仔大姐馬上打招呼,「你在吃玉米等我們喔?」我問道,「對呀,你們去那麼久」「呵呵,害你玉米吃了七、八根厚?」
「再見,我們要回去了」,希望可以對王功的每個人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