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那邦山之後,到苗栗市飽餐一頓。明天還有預定行程,今晚打算投宿老婆的外公家。


老婆的外公家在苗栗公館的鶴岡村,是個淳樸的鄉下。但是距離苗栗交流道卻只要五分鐘,真是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每次有兩天一夜的苗栗行,總會去住她舅舅家。


人還沒到,舅媽已在門口等我們。沒讓我們進去屋內,她教我們先去看住在隔壁舊居的外公。外公只懂客家話,我對客家話則一竅不通;每每我們只能相視而笑。小舅和小舅媽與外公同住,我們回來,他們都會相陪。


辭別了他們,回到大舅家。第一次陪當時的女友回外婆家,還有點格格不入。他們都是客家人,住的又近,聽說我要出現,辦了一桌來請客。席間十幾個人皆用客語談天,我只能陪笑。好在他們愛屋及烏,對我都很好。不過我到現在還是聽不懂客家話。


大舅很幽默,喜好大自然。平時不喝酒的他,卻喜歡主動找我小酌,也因此我們聊了許多深入的話題。大舅媽正式學歷不是頂高,程度卻是不低。她喜愛閱讀,研究佛法,熱心助人。像這趟回去,她就叫我和兒子一起看蔡禮旭老師演講弟子規的DVD,末了還送十集給我。


小阿姨在南河村買了房子,聽說環境清幽,大家力薦我們今晚睡她家。在大舅他們領路下,不用十分鐘就到了。阿姨家是蓋黑瓦的仿日式平房,內部陳設新舊並列。例如他們還保留了舊灶及煙囪,
客廳地上卻舖了地磚,牆壁也粉刷的光亮。還有令人感興趣的木造閣樓,木梯上去,裡面擺了張小書桌。


大家坐在客廳,吃水果聊天。老婆是半個客家人,談起了小時候住外婆家的趣事。她說四、五歲時,白天大人都去工作,附近屠宰場總會傳來豬的慘叫聲,嚇的她躲起來發抖。舅媽說,她小時候要幫農,常常累到暈過去,可是還得忍著做。傳統上,客家人的生活是要比閩南人及外省人清苦;像同時期的我,過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我想也因為如此,造就客家人更強的韌性。現在提到「吃苦耐勞」,大家仍是第一個想到客家人。


鄉下的夜,真的很安靜;沒有擾人的車輛聲,和其他人為的噪音,就這樣,我在寂靜的夜,沉沉睡去。


一早起來,阿姨已經煮好稀飯。大阿姨也趕來了,還說我們要來怎麼沒跟她講。舅媽帶了「豆腐腦」來,
配料像「碗粿」,口感卻截然不同,滑滑的略帶自然甜味,吃起來很清爽。再吃了一碗半阿姨煮的瘦肉粥,很滿足。


騎機車載著兒子,四處去閒逛。先過「東西橋」,到便利商店買了咖啡喝。在對面菜攤上買了包洋菇,準備讓阿姨「代客料理」。我很喜歡這樣的旅遊方式-「生活在其中」,才能真正有所體驗。沿著田間小徑逛去,古厝比比皆是。
水圳裡比手掌大的魚游來游去,
讓兒子驚呼連連。難怪他說:「鄉下真好」。
我轉入了一個叫「石坑」的地方,看到田園裡有綠有黃,景色真像一幅油畫。
問了阿伯,才知道是毛豆的葉子。


邀集大家,到公視大河劇「寒夜」的拍攝地參觀。
想起昨晚舅舅說,當初寒夜要拍攝前,曾甄選臨時演員,舅媽的大嫂去應徵,結果未錄取。原因是太胖了,那個時期的客家人,營養沒那麼好;害大家笑翻了。大概是高中時,看過李喬的原著,那時對客家人的韌性就有很深的印象。搬上螢幕後,倒還沒看過;否則對這個場景一定會有親切感。
村莊裡的那口井是假的,只有大約一個人高,也沒有水,小朋友們紛紛爬到上面享受「投井」的樂趣。


接著我們去遊了「釋迦山」。上坡的盡頭是一座大觀音像,
接著陡上可到「玉清寺」。

經驗裡,山上廟宇的主人都很客氣,我曾在石碇、吉安、紅葉等地接受過食宿的款待,隨喜添些香油錢就成。主人說,再二三十分鐘就可登頂,但是腿還在痠,下次吧;山應該會等我。


午餐有客家小炒、煎魚、洋菇、高麗菜、鷄酒…等。

我喜歡客家料理的「油、香、鹹、酸」,覺得很開胃,配白飯吃起來很過癮。這也是早年客家族群物資缺乏,所發展出來的烹調手法。至於「客家人不喜歡吃稀飯」,此一說也是有根據的。因為早期客家人的工作多是粗活,吃稀飯撐不久。


以前都會到處去客家莊,吃粄條、米粉、鹹湯圓。我不太愛去名氣大,人聲鼎沸的店,而比較相信小小家、沒有招牌的小吃店;這種地方通常經營了很久,專賣本地人,口味道地。當然,客家人煮的家常菜,就更道地了。所以,我比平常多吃了半碗。


看阿姨和舅媽們的相處頗為融洽,也沒聽說有「妯娌問題」,我覺得和他們都是客家人,且住的很近有關。畢竟少了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的隔閡,人與人相處會容易的多。有人說,客家人的排他性較強;我認為這和他們是少數族群有關。當兵時碰到的原住民也會這樣。


不過,一旦你被認同為他們的一份子,客家人對自己人的好,猶勝其他族群。我就是最佳見證。當我們離開阿公家時,車子滿載著有機蔬菜、紫蘇梅、鮮奶、月曆….等;而我的心中,則是溫馨滿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