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我們參加慈濟辦的夏令營,主題是品德教育和環保。星期天爬山、夜騎。這週在觀念上還滿有收穫的。


慈濟在桃園成立精舍已經三年,之前竟然都不知道。課程有禮儀、品格和生命教育,保護地球的課題看了影片,大自然的反撲。


證嚴法師我是很佩服的;當初去花蓮慈濟精舍參觀,看到展出的照片資料,從一間草庵開始,到如今有能力在世界各國遭受天災人禍時,第一時間投入人力救援,動員之迅速甚至在政府之上,確實令人佩服。「大愛」真是這樣的。


慈濟辦這樣的課程當然是好的,我想可以某種程度上教育小朋友,但是再深入的部份就要靠家長了。拿孝順來說,一直灌輸「孝順父母的人最有福報」的觀念,小孩子會知道「作人應該孝順」,卻並不能保證「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這可能是一般人比較沒想到的。


試想,父母親如果在唯一能夠陪孩子的假日還窩在家裡各看各的
電視,甚至和小孩子搶電腦,連談心的時間都很少,彼此沒有情感交流,雖然「孝順」,程度上卻很有差別。


我不認為我的孩子不孝順,但也提不出特別孝順的證據。我想到的是,現在青少年和兄弟姐妹的關係不太好,有些甚至像仇人,見面就吵架,有東西寧願跟別人分享也不願給自己手足。


我兒子和女兒卻不會這樣;當然偶而吵嘴是有的,大多時候他們一起騎車買東西、一起下棋、和我們相聚在一起。


此中緣由,我想是跟從小我和老婆帶著他們外出,不但聚在一起時間多,還是很緊密的互相依賴(如爬山、浮潛、溯溪、騎車等),很難各做各的。除了「緊密」之外,還非常「深刻」。孩子們的孝心,是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與付出之餘,油然生出的。


星期天去走百吉林蔭步道和石龜坑山,天氣沒有很熱,全程幾乎都有涼蔭,走來滿舒服。下到公路,繼續走往慈湖,遊客明顯多了起來。來到雕塑公園,打算再爬草嶺山,天空開始滴雨,想想應該撤退。離停車處還有一、二公里,快到時雨勢轉大,還好沒被淋濕。開到大溪地上卻是乾的,過癮地吃了挫冰。


我一直想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教育孩子,這樣會比較深刻。我記得很久以前不曉得因為什麼事,我說了「沒關係,東西壞了(或丟了)就壞了,又不是故意的,家人的感情比什麼都珍貴」。很久以後,某次發生相同狀況,兒子把我的話說了出來,令我印象很深。


晚上我們夜騎,大家經過昨天一番沉澱,顯得更加珍惜此刻機會。我們騎去開南附近吃豆花,這家店是埔頂豆花大排長龍之後,我找到的新「精神支柱」,豆花香濃又便宜。上上禮拜我們去劉備廟回來,買了埔頂豆花,發現已經沒有以前好吃。


繼續騎到德林寺,我們坐著聊天,老婆很愛涼風的吹拂。兒子的情感比較浪漫,他說這是很棒的夜晚,大家能在一起真好,他都不想回家了。


後來我們繞著廟埕玩追逐賽,女兒忍不住也加入,繞到頭都昏了。每次跟他們玩的時候我都沒有身段,可以帶著他們玩,玩的比他們瘋,所以我和孩子間也沒有距離。


當休息聊天時,看到有人拿著手電筒照樹上,我們以為他們是在找甲蟲,好奇地靠過去看。結果他們是在找小鳥,原來夜晚小鳥都在樹梢睡覺,燈光照過去牠們一動也不動,很有趣。


這興起了我帶孩子們去山區夜探生態的念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