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龜山有個地方叫做「嶺頂」,山腰有個廟,是為「壽山巖觀音寺」,俗稱「嶺頂觀音媽廟」。
山下的天橋邊馬路旁,一個男嬰呱呱墬地。那個男孩長大後,帶著岳母及老婆小孩,在某個大年初二,回到出生的地方。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回去,但可以知道的是,每次都相隔很久。從出生一直住到大約五歲的房子,他已無法確切認出是哪一棟;但不大的空間分租了好幾戶家庭,店面還是個賣豬肉的,這些印象都還模糊存在。他的爸爸是獨子,所以奶奶與他和兩個弟弟同住一間房間,父母則睡夾層的小閣樓。有時遇到做礦工的爺爺休假回來,起居空間就更窘迫了。屋後有條小河,河上有條小獨木橋。小時候,他常跟著奶奶在河邊洗衣服,這是他對舊居最鮮明的印象了。



農曆六月十八是嶺頂的大拜拜,那天周邊都交通管制,天還沒黑就聚集了各方的人潮。上山的道路兩旁,排滿了攤販,將整個壽山巖地區,妝點的熱鬧非凡。這裡面最大的特色是「乞丐」,別處相當罕見。這些乞丐,有老有少,有的盲眼有的殘障。而特殊之處就是:除了前述博取同情的類型之外,還有一種賣藝型的。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音廟後上山的小徑旁,每年固定出現的,彈著月琴的盲眼乞丐。其實,既然他賣藝,就不能稱他為乞丐了;只是當時大人們都這樣稱呼他。


初二那天,是開春以來的第一個麗日,他渴望陽光灑在身上的感覺,放開胸懷,信步在上山的路。廟前廣場旁,一列賣金紙的小店。
其中的一家是當時村長「阿發伯」所經營。小時候,阿媽他們很流行去「遊覽」,都是阿發伯主辦的。廣場正中央,修建了水池及假山的庭園造景,這是以前沒有的。

因為是新年,前往拜拜的遊客很多,供桌上擺滿各式供品。
廟內「佛法無邊」的匾額,真切的傳達了老嶺頂人,心中對觀音媽的景仰。



通往後山的步道,已經修築的很完善,夾道的綠樹直往上延伸。
途中的涼亭,在樹木掩映下,顯的別有韻致,
山頂的展望在晴空下異常清晰。
空地旁豎立著牌子,說明是即將興建亞洲最大的漢白玉觀音像預定地。經過壽山國小,看到那一排長階梯,多年來心中的疑團終於解開。在他記憶中,有次和弟弟兩人到處玩耍,碰到了唸小學的小阿姨放學,還買了冰棒請他們吃。那時,兄弟倆好高興,覺得阿姨真慷慨。這件事他從不曾忘記過,卻也一直沒跟小阿姨求證,記得的只是那一排階梯。


離開了壽山巖,在台一線省道上,有座三層樓、台洋合壁的建築物吸引了他的目光;
經過事後的比對,應是「曹宅」,興建於1927年。洗石子外牆有勳牌裝飾。斑駁的痕跡與殘缺的瓷磚顯露了她的年齡,而芒草與現代招牌的入侵,加上歲月風霜的摧殘,不知她還能挺立多久。


順道走訪桃林鐵路的桃園高中站,美化的不錯。
這條近四十年來,擔任著運煤任務的鐵路,想必往後會有許多「戀戀風塵」的情事發生吧。
沿著鐵軌走去,道路的另一頭,可以看到鐵路橫越大檜溪,
他不知是否正確,因其為南崁溪上游,小時候就常聽住在虎頭山腳下的祖母,提到「大過溪」的地理名詞。


回到通往虎頭山登山步道的路上,兩旁的樹木已形成一條綠色隧道。
此處固定有不少攤販聚集,許多人會在爬山之餘,逛逛假日花市。過了宏德宮,即開始上坡,
左邊是桃園高中,
看的出來,現在的學生,校園生活越來越不錯;他心裡想。
慢慢往上走,前方階梯兩旁的櫻花怒放,形成了「粉色步道」,
早春的氣息令他醉心於斯情斯景。
山腰的涼亭像極國王的冠冕,
草地是綠色的披風,水泥小徑是衣襟。



以前他從沒有這樣的體會,對於一個從未踏足過的廣大地方,每一條河川與鐵路,幾乎倒背如流;唯獨自己生長了數十年的土地,卻陌生的近乎荒謬。幸好他體悟了,往後的日子裡,他會好好去了解---母親的名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wke043481 的頭像
    hawke043481

    Hawke的流浪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