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灣岬步道由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北側的停車場開始,有石階步道通往西靈巖寺,也可以直接開車上西靈巖寺停車場,然後進入壯觀的崖邊海景步道。沿石砌步道接和美國小,然後進入社區直抵龍洞灣公園。可與鼻頭角步道串聯,形成一條有山有海、有動植物生態、有地質人文的多元步道。



我們選擇下午三點比較不熱的時段開始走,所謂「不熱」是相對的說法,其實還是蠻熱的。才走一下子,一幅壯觀的山海美景出現眼前,

斷崖的白色岩石點綴著鏽紅的風化紋,氣勢與美感堪稱一流。


此時太陽隱沒了,天氣變的宜人。我開始期待沿途的美景,並且深具信心。

過了涼亭,可以看見海流通過巨石形成漩渦,好像一個天然大吸盤,翻騰的海相引人駐足。



崖邊步道終止於和美國小;和美國小是推廣海洋教育的藍星種子學校,「臺北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成立於此,借重的就是龍洞灣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而海洋教育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確立海陸平衡的教育思維,形塑具地方特色海洋文化。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思維很正確。台灣四面環海,不論是對海洋的倚賴或是當做一種媒介,無疑地,都要比大部分國家重要。但是,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的子民,台灣人所具備的,利用與探索海洋資源的能力和知識,委實太薄弱了。


繼續走,兒子給我出了一道考題:硬幣掉到沒有水的水溝裡,水溝深約80cm,水溝蓋無法掀開,孔隙比硬幣小,要如何拿出硬幣?我說:「有難度」,還是繼續趕路吧。兒子嘮叨起來:「你也沒有心要把它撈起來呀…」、「有心就一定辦的到…」;聽到這裡,我忍不住說:「好,弄不起來,誓不為人」。因為我要證明給他看:「有心就一定辦的到」。


我花十塊錢買了一條口香糖,三人分食。找了一根細長竹子,尖端黏上一坨口香糖。

為了教育兒子,我們蹲在路中間,做著怪異的舉動。我讓他自己操作,他黏起硬幣,中途又掉了下去;口香糖黏力無法持久。後來老婆又看出另一個問題:就算黏起來也通不過水溝蓋的縫隙。


後來我想到一個方法,以細繩將塑膠袋縋入,然後將硬幣黏起,讓它掉到塑膠袋裡,再慢慢把塑膠袋拉起,通過水溝蓋。成功拿到硬幣後,兒子很高興。弄了二十分鐘,我想還不夠工錢;但是也許會對兒子發生一點影響,這樣想就值得。



進入社區,樹下的吊床、海邊的小冰店,有點悠閒氣氛。

海邊有人搭了帆布,地上放了一堆海螺,想必辛苦了一整天。忽然想到,藍星種子學校可以找他們做助教。


回望來時的涼亭,已在遙遠山頭,卻一點也不覺得累;這是一條很好的步道。

筆直的濱海步道通往海洋公園後門,有不少人在海水游泳池裡戲水。

這裡我多年前來過,但現在的我已經不會想再進去了。


回頭穿行於鼻頭隧道,聯結車經過時震耳欲聾。我們走在路邊,想像濱海公路開通前,此地被山勢阻隔,人煙罕至的福爾摩莎原始景觀。不知不覺,到了鼻頭角步道。












交通資訊:
從龍洞南口海洋公園至和美國小折返全程約需1~1.5小時;至龍洞灣公園折返,全程約需2~2.5小時;接續至鼻頭角燈塔折返,全程約需4~4.5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