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太魯閣的大同大禮部落很久了,因為很喜歡那裡的步道。太魯閣七條遊憩步道堪稱無與倫比,我已在近幾年陸續走完。同禮步道不在其中,算是健行路線。
清晨的蘇澳港
蘇花公路的海灣
從太管處起登,一開始是木階梯。
走了一段路,可以看到湛藍的海岸,
遠處禪光步道上的鐘樓,下方的仙霞隧道與春暉橋也隱約可見。
大家看到休憩平台,又有涼風吹來,不禁瞌睡蟲爬滿全身。頓時趴的趴、躺的躺,睡的甜美暢快。
半小時後,我叫醒大家,催促上路。天氣很悶熱,縱使步道曬不到太陽,還是使人難以忍受。我們家老小走的意興闌跚,與我和老婆漸漸拉開距離。
1.3k之後木階結束,開始步上土石路。
一老兩小來電告知:他們不想走了。每次有老媽,孩子們就高枕無憂,毫無破釜沉舟的決心。我跟老婆說,以後食物飲水要分兩份;他們一定會來「不想走了」這一招。
同禮步道不像砂卡礑步道有寶藍色溪水為伴,或像其他步道有開闊視野,走在這裡是無聊了許多;唯一慰藉是偶而出現的蔚藍太平洋。看著大小石頭分佈在陡坡上,我知道回程會更難走。
遠看一石虎,近看是枯木。
索道遺址:伐木時代的索道已拆除,只留下來水桶與被雜草掩蓋的機具。
大禮部落到了,
仔細看,黑色屋頂的是教堂。
造型特異的民宅
由於事前沒有做功課,不清楚指示牌所謂的「同禮古道」是何路況,所以就繼續往前走。不過如果有機會在部落裡住上一夜,應該是很棒的體驗。
再往前一點,出現竹屋工寮,
屋前視野不錯,停放著農用車和機車。
門上寫著「沒有人,不要打開,也不要進去」。
再一會看到流籠頭,在山裡這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狗頭蛇身,
不知名昆蟲
第二個流籠頭。
續行看到路邊披著帆布的貨車,然後我們在白色岩壁前掉頭,
因為兒子來電說,他們已經等了很久。而我也是熱的渾身溼透,排汗衫都來不及排汗。
回程走了一大段,被指標誤導到流籠頭站,
這是很值得參觀的人文景物,可是非我們想要的下山途徑。後來想說將錯就錯,由此下山雖然比較難走,卻也是路;但是我前前後後找了一遍,卻沒發現明顯的路徑。
於是我們又辛苦的爬陡坡回到岔路口,終於接上木梯的康莊大道。原來這裡叫做「得卡倫步道」,鋪設於2003年,舊一點的地圖根本沒有。偏偏太管處在關鍵岔路一邊標著「得卡倫步道」,一邊標著「太魯閣台地」(卻未標明經流籠頭站),真是坑人。
久沒爬山的老婆經過這急切的上下陡坡折騰,鐵腿了。我們的水也喝光了,運動飲料都在兒子被包裡,口很渴。我還是開玩笑跟老婆說,該走多少路是註定的,我們沒去大同部落,現在要補回來。
回到停車場,我灌了青草茶和舒跑,太管處的人已經下班了。提到太管處,並不是要去罵人,是想去裝冰開水。我們坐在停車場休息了一下,然後繼續往花蓮前進。
- Aug 11 Tue 2009 06:00
大禮部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