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稱全台最有特色的教堂-鹽水天主堂.................
快中午了,下一站,鹽水車站。
鹽水車站,隨著糖業興衰的小站。早年是行駛岸內糖廠和新營總廠之間的五分車,如今走入歷史,期待觀光振興之後,起死回生。這不是不可能,但一定要民營才有辦法。
回到點心城吃中餐,因為已經吃過意麵,豬頭飯又賣完了,我們選了夾在兩家意麵之間的「雙貓」吃燒肉飯。
兩邊賣意麵的門庭若市,「雙貓」卻門可羅雀;我們兩個坐在中間非常突兀。隔壁老闆娘還來問:「你們是要吃意麵嗎?」深怕我們坐錯了。但是我觀察到「雙貓」的客人都是在地人,因為他沒賣意麵,所以做不到觀光客生意,但不代表不好吃;因為在地人總不能天天吃意麵。
燒肉飯果然很好吃,蚵仔湯的蚵又大又多。重點是還很便宜。這樣的小吃格外令人心滿意足。
吃飽後到八角樓旁邊的冰果店喝檸檬西瓜汁
陽光始透綠紗窗
檸檬西瓜汁,很好喝。
逛到了舊戲院
脫壳工廠
堪稱全台最有特色的教堂-鹽水天主堂
天主教總會決議,華人教友可以拜祖先,但是大陸地區文革之後不時興拿香,所以這項決議等於在台灣實行最徹底。
李少峰是位很有開創性的神父,他用十年時間打造了這間中國化的西洋教堂。
天主的中國造型
最後的晚餐,耶穌與門徒穿的都是中國服飾
看得出哪個是出賣耶穌的猶大(天主教譯為猶達斯)嗎?
答案是頭上沒有光環的那一個,手上還拿了一袋出賣耶穌所得的錢幣。
我看了達文西的原作,和這幅畫並不太一樣,李神父加進了自己的創作元素,卻不落下乘。
總幹事為我們做了詳盡的導覽,當她得知我們來自桃園時,馬上呼喚現任翁神父,他來自桃園復興鄉。
我們聊了一會,認識了另外幾位朋友。
告別翁神父,我和老婆走到了庇護宮。
剪黏大師葉進益的作品
彩繪大師潘麗水的壁畫
宮娥的神韻
鑽進小巷子,找到蚵殼屋。
來到鹽水已經七個小時,仍嫌不夠;這裡真是個迷人的歷史小鎮。
站在月津港想像當年小鎮風華,
覺得時間真是一位變妝大師。
回停車處取車,想起大家都說來到鹽水沒吃豆簽羹等於沒來過,決定繞過去碰碰運氣。找到店面後看到排隊的人不是太多,於是我也過去排。
不料一大鍋一下子就賣光,還沒輪到我,而內用的還欠好幾碗。幸好老闆一家人分工合作,動作很快。
豆簽是豆子做的,像細的河粉。整碗豆簽羹裡加入了虱目魚肉、蚵仔,很美味,一碗才40元。
鹽水居民親切,美食很多,古蹟豐富,很值得一遊。在北部連日陰雨之際,得以享受到這些陽光裡的幸福滋味,褪去了許多心中淤積的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