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最後一天,六點多起床,上班到中午。回家的路上,車潮漸漸多了起來,感覺上大家都「蠢蠢欲動」,大約是各有精采的行程活動吧。


想起年輕時,都會和好朋友在12/31晚上,邊打橋牌邊聽ICRT的「年終金曲排行榜」,從第100名歌曲開始倒數播放,年終冠軍曲揭曉時,正好跨年。我和金皮還會事先預測冠軍歌曲,由於平常我們就是樂迷,所以預測的還滿準。記得有一年,他猜到了年終冠軍曲,我猜到亞軍。大家邊聊邊玩,氣氛很熱絡,往往打到元旦一大早,最輸的那組要請大家吃早餐。還有一年,是在精英溫泉度過新年,記得31日晚上,我和兒子泡在野溪溫泉裡,望著滿天的星斗,迎接新年來到。


對於跨年晚會,我倒是沒特別興趣。中午吃過飯,先去「整修門面」一番,新年要有新氣象。理髮店老闆娘聽說我今天還上班,盛讚我:「很精實」。下午出發,要去三重看「等待飛魚」。這是近來最期待的一部片,也是我認為度過2005的理想方式。


電影是兩片聯映,另一部是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侯導說,「最好」不是因為它是最好,而是因為它已失去。三段式的電影;第一段1966年,高雄旗津,講的是戀愛夢。撞球間裡的故事,BGM是台語及英語老歌。當Beatles的「Rain and tears」響起時,我深深陷入侯導烘製的時光漩渦裡。第二段1911年,大稻埕,講的是自由夢。猜想是較難表現出日據時代,知識份子的言語特徵,所以全段影片沒有一句對白,在這段裡,睡著的觀眾最多。第三段2005年,台北,講的是青春夢。描寫的是現代青年男女的「脫序」和「不知所云」。


1966年,大概是侯導二十歲左右,我覺得撞球間、當兵、寫信、趕火車…應該就是導演本身的「自傳」。那個時代,淡淡的卻執著的感情表達,是美麗的。對照武昌起義的時空,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往往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遑論愛情。乃至於現代的「一夜情」,容易得到,卻也消失的快;60年代,不僅是導演失落的青春歲月,他也用前後兩段不同的時代,襯托出那是最好的時光。


「等待飛魚」上演時,大家笑聲不斷,現場頓時活力起來。看著一幕幕美麗又熟悉的蘭嶼風光,我的心情漸漸加溫。影片將原住民樂觀、風趣的一面,表現的很寫實。看這部片,會有和原住民相處時,常常浮現心頭的感觸---現代人本能的消失,舊價值對當代價值的反襯…。例如:來自台北的女主角說,沒有看氣象預報,我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在蘭嶼從小長大的男主角說,看天就知道了啊;會呼吸就會穿衣服。我覺得,導演拍出了一部很不錯的小品。

電影散場後,我們到「正老林」外帶了一份羊肉爐。老婆說這家店很有名,電視介紹過;難怪人很多。希望那個節目沒推薦錯,好讓我的2005有個Happy Ending。到生超買了蔬菜與火鍋料,趕在十一點多回家,準備和家人一起吃羊肉爐跨年。


原來,逝去的時光,是最好的時光。那麼此刻的我們,是不是別急著「跨年」,而應當好好把握今天。想起有一年的年終,廣播裡主持人唸了一段文章:「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今天要做什麼?」,作者的回答是:「陪家人靜靜的吃頓晚餐」。這個答案,深獲我心。2005的最後一夜,我陪家人度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