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跟兒子騎車來到後面坑-大古山步道,那時騎的是公路車,騎完自行車道的部分就回頭。但是有再來一探後半段的念頭--稜線上的視野應該很不錯。
從外社國小旁進去,剛開始是陡坡。每次老婆爬陡坡氣喘吁吁時我都會跟她說加油,退休還要去爬百岳呢。
老婆說爬山前要吃飽,我們就坐在稜線的石桌先把涼麵吃掉。這裡不吵雜,是個貪圖清靜的好地方。
再走一段,路徑變成泥土路
兩邊很多墓園,後來簡直成了「風水世家」;手機卻在此時失靈,真怪。
走著走著被草叢中振翅飛起的鳥嚇了一大跳;爬高山要防高山症,爬郊山要防心臟病。
繼續走看到不知名陵園。
這條路盡頭接上柏油路,叉路左邊向下,右邊往「通明天彌羅宮」,決定先往右看看。
彌羅宮
宮前曬著廟方人員做的陶土十二生肖
阿婆告訴我們這裡可以通外社國小,不必原路回去。
接下來是柏油路,有很多養雞養豬場。
有歷史的石製洗衣盆
原來這是桃蘆 6號農路。
我們在一個石桌把便當吃掉,並且解決了四顆橘子、兩顆蘋果、一瓶水,背包頓時輕多了。
一隻老鷹低空飛過
來到外社國小
少數還有國父、蔣公銅像的學校;外社國小很忠君愛國。
盡忠報國的原來不只岳飛
有大象溜滑梯都是老學校,除了拍照外,我還去溜了一下。
背包前揹,好像傘包;往下望更像跳傘
獨輪車
舞獅
陶藝
祖孫共學
都是外社國小的特色。
洗手台也很有型
這是所用心的學校。
操場
綠坊
兒童故事屋
校史館
蜜蝶步道
感恩亭
水土保持局捐贈的學生通學步道
此步道連接學校側門和外社社區,學童上學比較近而且不用走馬路。
我們也經由通學步道散步至外社社區,體會外社學童上學的路程,社區最高的樹鶴立雞群般像是在迎接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