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雲霧步道的木棧道往上爬,果然身在雲霧中。山椒魚生態中心是近五年內成立的,我們還沒去過。
入口
緩步而上
沿線的花
山椒魚生態中心周邊壯觀的霧社櫻潔白如雪
走過露天咖啡座,廣播說有山椒魚生態紀錄片快要播放,老婆說去看看也好。觀霧海拔2000m,此時的氣溫是穿上所有衣物還有點涼,坐進視聽室,我們溫暖的昏昏欲睡。
這支片子是研究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拍攝,紀錄著觀霧山椒魚的生態。
觀霧--山椒魚的故鄉,這印象也鮮活的留存於我們腦海。
坐在戶外,樹蛙鳴叫聲不絕於耳,偶而雲霧飄來讓人看不清周遭景物,雲霧散去後蒼蔥的林木和高海拔的清新感又使人份外愉悅。
我們拿出紫米粥吃,北港的蠶豆酥沒有熱茶配怎麼行?「看看我們運氣好不好」我摸了摸背包,摸出一包阿里山烏龍茶。「沒有杯子」老婆說,「用紫米粥的鐵罐就可以泡」我說臨時都可以搞出茶葉蛋了,這不是問題。
「北港的蠶豆酥真的比較好吃喲」我們一口接一口,雖然航母(汽車)不在左近有諸多不便,但是這種流浪式的旅行卻更值得回味。
附近散步賞景
上廁所看到一則笑話:一個文盲去應徵工作,他跟面試官說:「我不曉得失敗兩字怎麼寫」,面試官:「不錯嘛,你錄取了。」
循雲霧步道回到入口鎖車處,須再騎1~2k的上坡才能回到遊客中心,不過騎在霧櫻下的體驗可不是到處都有。
又遇到淡水社大的老師,他介紹了幾樣植物給我們認識:
翠峰菫菜、台灣菫菜、黃菫
下山時霧越來越濃,我們同時想起矮靈祭回程情景。
離開山區的路上又是忍著飢餓,暫且吃點鳳梨酥頂著;因為要去竹東夜市大快朵頤。
經過清泉,心想路途遙遠再來不知何時,所以還是去逛逛。
張學良文化園區
大概遊客都走了吧,我們買顆高麗菜,散步走過清泉吊橋。
吊橋頭纜繩的設計很有創意
周邊景觀
大概因為三毛的緣故,讓我覺得這裡有著文藝氣息,和其他溫泉不一樣。
清泉天主堂;在三毛的著作裡讀過有關丁松青神父的故事,對他非常感佩。
回望吊橋
桃山國小
餐廳
天黑了,下次再專程造訪教堂與兩位名人故居。
原住民的攤子只剩一家營業,我們吃了臭豆腐和竹筍湯
繼續開著夜晚山路前往竹東。這「很難清」的南清公路(我想也是真的,常坍方,清都清不完)並沒有如我所願--來隻野兔或石虎看看,因為開夜車真的很無聊。
來到竹東夜市,發現很好停車處所。
先吃黑輪;還是一樣的Q彈好味道
再去吃蝦仁蒸餃
這已經是固定公式了,但是今天特別好吃,歷來都比不上。
接著吃臭豆腐,然後買杯紅茶喝。我請老婆幫忙拍張照,我要永遠記住此刻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