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和老婆帶著二老和兩隻小牛去新屋水牛書店;進去之前有點擔心它是那種「很有壓力」的二手書店,進去之後發現是「沒人理你」、可以很自在的地方。
所謂「很有壓力」,是指時下知名二手書店常充斥高談闊論或附庸風雅,甚至只想去拍張照的人。不過我去的那一天倒沒有這樣的人在書店--不知是沒有還是沒遇到。
老實說我去水牛書店不是為了看書(圖書館的書一輩子都看不完,何必去獨立書店?)而是想去看看「那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來回幾次才找到很不顯眼的書店,現場唯一的工作人員是位小姐,態度很親切(跟她聊了才知道是受雇的店員)。看了周圍環境,我說這間書店大概很難賺錢吧,她笑了笑。幸好這房子是羅文嘉祖厝,省了店租。
店裡的書分成賣的(新書和水牛出版的)、店裡閱讀和交換。交換的原則是一本換一本,教科書和宗教類以及雜誌不換。
「可以換書」基本上就奠立了「新屋水牛」的價值;這是真正推廣文化。而「台北水牛」則可以某種程度的說是賺錢貼補「新屋水牛」。據我所知,羅文嘉淡出政壇之後就致力於推廣文化方面的事務,店員告訴我他最近在桃園復興弄學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水牛書局」有似曾相識之感,就是那個小時候看的很多書都是它出版的書局,後來由羅文嘉接手。
看到野望的摺頁,聊起這系列的影片都是高畫質,而且都是拍攝團隊耗費很多時間才完成,我看了今年的其中兩部。店員小姐主動問我要不要看,可以當場放映。我就選了「蜂鳥媽媽的故事」,並點了兩杯黑咖啡。
咖啡一杯$50而已,並且不是書店收入,而是投入紙箱做為公益用。
看到水牛書店,有「人是該留下些甚麼」的想法。
接著我們去買了食材,然後到白千層林道煮麻辣鍋。
停車時看到初秋仍挺立的荷花
煮麻辣鍋的同時,老媽已拿出三色水果
攤開野餐巾席地而坐
「這不是很好嗎?」我對老爸老媽說,以後找你們出來不要再猶豫那麼多了,「你看,騎腳踏車經過的人都很羨慕我們呢。」
「只不過是把吃飯的地方移到戶外」,旁邊就是綠油油的稻田。
雙色稻田
小朋友們在木棧板上玩
越晚越涼爽,騎車的人也越多。一天將要過去,看著夕陽,希望我周遭的人都過得快樂。
剩下來是我和老婆兩個人的時間,由於還得在外頭「流浪」三個小時(要直接去桃園載女兒),這空檔就去中央側門逛逛。
中央側門學生街熱鬧程度比起同為中壢地區的中字輩大學夜市,是天差地別。我說我比較喜歡悠靜的氛圍,老婆則說中央比較能念書。由於學生街規模不大,每間比較像樣的店家都擠滿人。
一路來到景福宮;桃園住了幾十年卻很少夜間進入大廟參觀。
龍邊門神--白面鳳眼的秦叔寶
虎邊門神--黑面怒目的尉遲恭
文武相對的書卷泥塑
嘉慶十八年的古匾
十點多回到家,陪女兒聊到深夜,一天充分運用。
今日感想;有間閒置的祖厝,有的人想如何賣高價,有的人想到年輕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