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初昇起的太陽,我、阿德以及兒子女兒,在阿伯屋旁空地打棒球。
比賽規則有點怪:不能打全壘打;否則球就掉到太平洋了。


雖然阿伯這兒不是大飯店,卻有最濃厚的人情味與東台灣的人文特色。每當想過幾天簡單純粹的生活時,我就會想到這裡。他沒有銭去做包裝與行銷,但我注意到來這裡的客人很多是熟面孔,來自北中南的客人像候鳥一樣,總要來此渡過心靈的寒冬。我帶過很多親友造訪此地,他們都喜歡這裡的自在。


告別阿伯與同事,我驅車北上往縱谷公路行。光復舊名太巴塱,在阿美族語是螃蟹的意思,據說這裡以前確實螃蟹很多。考古學家在此挖掘出2000年前的陶器碎片,所以聚落的形成當有久遠的歷史。此地基督教以及天主教堂頗為密集,好幾座教堂都各具姿態。


太巴塱國小是個具原住民特色的學校,前門有阿美族圖騰的木雕,校園有瞭望台和茅草屋,曾帶家人去參觀過,這次我們經過的是後門。
看到他們的圍牆化作櫥窗,展示著木雕作品;
我想,這若是在北部的城市裡,可能一晚就不見了。


另外,光復糖廠的舊日式宿舍區也很可觀,算的上是文化遺產。
我注意到日據時代的宿舍區,不論房舍道路、排水系統或生活機能,都很有規劃。很羨慕他們的居住品質,因為是平房且道路寬廣,視野上及心理上都較不會有壓迫感,這比強調什麼高級建材或裝潢來的重要許多。


「太巴塱文化園區」是個值得用心體會的地方;之前一直想來,但總不得其便。初造訪時,我們一家人走到了他們的木雕工廠,裡面擺放著許多木材、匾額和雕刻的成品與半成品。文化展示區在對面,穿越走道看見綠油油的稻田和鳳蝶飛舞,
是個寧靜的下午。


和工作人員聊了才知道,這裡是由政府提供經費,聘請當地原住民來上班。我聽了覺得莫名的高興,這和我長期來的想法不謀而合。曾經和小明討論過,我有點「痛恨」花蓮海洋公園。企業家有錢為何不投資在地方特色及弱勢族群身上?如果有錢,我會請很多有才華的原住民來,在花蓮成立阿美族的文化園區,旅館、餐廳、大型購物中心一應俱全,但賣的是原住民的手工皮雕與木雕品,吃的是阿美族石頭火鍋。原住民不擅經商,就讓他們領固定薪,生活無虞的展現歌舞藝術長才,讓遊客深入體驗不同的文化層面,這不比到花蓮坐摩天輪有意義嗎?


文化園區內展示著阿美族人農耕漁獵的老照片,另一邊是電腦教室。隔壁間展示著皮雕品如鑰匙圈、零錢包等,每一個都是色彩鮮豔深具民族特色,且獨一無二的。以手工製作而言,售價也不貴。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刻畫著傳統阿美生活的皮夾
此外,還有竹製的花器、擺飾以及木雕的夜燈、洗衣板、生活用具等,
在在顯示出原住民創意與天份。


園區附設有酒吧,是個很好的構想。
儘管尚未正式對外經營,我忍不住想像他們賣的咖啡可以木雕杯盛裝、而調酒就叫做「太巴塱體驗」…。看到園區內的阿美人,是令人開心的;他們不必再爲生活去開卡車或做粗工;種作、雕刻各司其職,和樂的如同一家人。政府會固定派老師來教他們各種技藝上的精進,他們也有了一個很好的舞台。我們去的那一天,其中的一位成員熱心的爲我們解說,充滿認同與光榮感。這算是一小步,希望他們能踏的穩健,而終能邁開大步、昂首挺胸。


鳳凰瀑布位於鳳林鎮水源地,想當然是潔淨清幽的好去處。無暇吃午飯,帶著便當往山區深入。走岔了路,誤闖林間人家;迴車的時候飛來一隻鳥,我們下車觀察,原來是人飼養的。牠又飛又跳的與我們親近,絲毫不懼人類。最後還站在我們車頂,不願離開;
主人家是一對老夫婦,和善的與我們點頭招呼,好人養出好鳥。


從台9線轉入花43鄉道,沿鳳凰山莊旁的產業道路上行,經過一片檳榔園,抵達涼亭旁的停車場。好像瀑布旁常出沒著端紅蝶、石牆蝶、無尾白紋鳳蝶和一種不知名的美麗藍蝶;上回去鐵木瀑布,也都有看到。那隻藍蝶不讓人靠近,要拍牠很困難,只能遠遠的不太滿意的拍,但美麗的身影足以讓我們驚嘆。
瀑前有個小池子,當我在吃便當時,小朋友們撈了好幾隻螃蟹。



鳳凰瀑布上游是鳳林溪,其瀑型優雅,水流如紗狀,故沒有噴珠濺玉的駭人聲勢。一般瀑布多傾向略為潮濕陰涼,鳳凰瀑布因為底下沒有深潭,所以感覺較乾燥明亮,也更易於親近。妙的是瀑底有塊斜倚的石板,躺在上面不會濺濕身體,卻有涼風與水聲陣陣吹頌,舒服至極。文人形容瀑布如天上銀河、仙女玉帶,此刻我的聽覺感受,則是如同欣賞綿密的打擊樂,偶而抬頭仰望細雨紛飛的浪漫情景,卻又令人玩味再三…。


花蓮的美是全面的,我想,終有一天,人們會停下腳步,而不再把焦點放在歌舞的昇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