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兒子運動會,我和老婆、女兒8:30AM到校看他進場,因為他又擔任掌旗官。


星期天小朋友們和姑婆去逛街,老婆在看書,我自己騎車去圖書館。我喜歡圖書館安靜的氣氛,在那裡看書報雜誌總讓我想起學生時代。


吃過晚飯後,老婆帶女兒去團練,我和兒子去夜騎。因為他明天補假,我打算騎到楊梅。


騎到中壢我幫他挑了一件牛仔褲和襯衫,彬仔月底訂婚時可以穿。對於穿著,我們都不是隨便的人,所以花了一些時間。


繼續騎到省道旁的燒仙草,門口停了幾輛車,看來生意不錯,大概因為便宜口味也不差吧。


到了埔心,兒子說肚子餓,我找了家店吃米干。


一進去老闆就問我們從哪騎來的,還交代老闆娘:「騎車,米干多放點」,我一聽,心下著實感動。老板主動跟我聊了很多,我喜歡這種小鎮的人情味。


我聞了他們的辣椒油,味道很香。


牆上的籃子裡也擺著好幾瓶要賣。


吃米干,尤其是泡菜鍋,辣椒油很重要。


老闆知道我們喜歡吃辣,又從冰箱拿出另一種自製辣椒給我們嚐,沒有人工添加物的。

這條街看起來很像夜間的桃園南門市場,燈火不亮,有幾攤作宵夜生意的。


我所謂的「很像」,指的是從前;天曉得我有幾年沒晚上去南門市場了。以前,還會三不五時去吃稀飯,後來那一帶好像沒落了。


逛著,我眼前閃過「江南鍋捲」的字樣,


沒有拖泥帶水,直接停在攤子前,「這個沒吃過,吃看看」我跟兒子說。先買個辣子雞肉捲吃,我湊近看到底這是什麼?看了之後發覺很像墨西哥雞肉捲,不同之處是江西鍋捲的皮是軟的。

招牌上寫著「台灣第一家」,或許說明了這是老板娘首先引進的大陸家鄉味。

等待的時候,有個年輕人(好像治平的學生)拿了幾幾顆柿子給老板娘:「大姐,請你吃」。我說:「想必你們做人很好」,他們說因為 有時候晚上學生們叫東西,他們都會送過去,久了也就熟了,「否則他們晚上肚子餓,沒什麼吃的」老闆娘說。


老闆介紹,麵皮是他們自己手工做的,我們原本要大辣,後來想說老闆娘是安徽人,老闆又介紹那是他們自己用朝天椒炒的,所以改中辣。後來發現這個決定是對的;否則回程速度會慢很多,因為得找廁所。


老闆繼續介紹,他們用的油不是橄欖油就是葵花油,清潔煎台不是用水,而是用太白粉,「這樣才會乾淨」老闆說。


「隆乳不就是放這玩意嗎?」我看她煎成一團,開玩笑說。「放幾粒蚵仔就成蚵仔煎了」兒子說,我笑著跟老闆講:「煎一煎不要丟,也許可以賣」。


回程時候已經不早,天也變涼了,我們穿上保暖衣邊騎邊聊。


也許埔心沒有很多特殊之處,但是透過和當地人的交談,小吃攤與店家,就不再只是一個提供旅人食物的地方;他們可以是我們遍佈在台灣各地的朋友之ㄧ,有了這些小人物的故事與記憶,每一個小鎮都可以是獨具魅力、與眾不同的旅遊景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