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我和老婆帶著兒子和他同學阿銘,騎車去樹林玩。「三俠」中的另一位──翔翔說:「你們怎麼可以趁我受傷時,自己騎車去玩?」。


兒子和阿銘一樣,又是一大早起床。我們騎到阿銘家,然後往鶯歌騎去,經過鶯歌市場,人潮很熱鬧。我想著如果假日早上騎來這裡,吃個早餐、逛逛市場也不錯。


進入自行車道,發現家長帶著小baby騎車的變多了。

這位仁兄令人佩服。


天氣炎熱,首先在池塘邊休息。

狀似祖父與孫女在池邊垂釣。


繼續前行,忽然聽到比割草機尖銳急促的聲音,原來到了「樹林遙控賽車場」。我們看了一下,發現遙控車時速可達100km以上,瞬間加速比真的賽車還快,操控者不簡單。



過了柑園橋,看到生態池裡有人泡在裡面撈東西,旁邊還有怪手。


工人告訴我們,他在撈「水芙蓉」,因為不曉得誰將其丟在池裡,導致原本用來清潔池水的植物「台灣水龍」都無法生存。


由於天氣太熱,我決定出自行車道,去樹林市區找挫冰吃。

樹林體育場和省民公園,

我們在裡面休息了一會,小朋友們攀岩,但是人工岩塊被太陽烤的火熱,他們頂不住。


沿著中華路騎,過樹林高中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家挫冰店。不過這家店料很少、而且小盤,繼上次去八德路吃的荷包蛋大小的蚵仔煎後,再次證明「台北居,大不易」。然而當此之際,有冰吃是非常消暑的。


吃完之後,再到對面吃涼麵。吃完冰再吃正餐,順序好像有點不對;但是我們原本想將挫冰當中餐,只是我看到招牌與店面,感覺挺專業,就決定去吃。點了涼麵和大骨拉麵,果然不錯。我加辣油吃了一身汗,兒子說我騎車流的汗,好像沒有吃麵多。


回程在水源路看到「後村圳改啟碑」,

查到的資料:【台北縣後村圳,創建於清朝乾隆十年(西元一七四五年),歷經清朝、日治及國府三朝整建,灌溉面積廣達三千三百甲,早年灌溉面積南到板橋、土城、北至樹林、新莊到八里岔一帶】。


「後村圳紀念碑」興建於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位於樹林市水源路扶輪公園對面。上有台北廳長署名,以鄭貽林(鹿港名書法家)的隸書雕刻文字。刻工精美,筆法俐落保存良好。

劉彰之碑,劉彰可能為後村圳灌溉設施的設計者或整修者。



回到自行車道,此時騎車的人漸少,因為正午天氣太熱。我們因為下午姑姑從夏威夷來,所以必須頂著大太陽趕回家。


老婆開始覺得頭暈,到了柑園橋,擺攤賣太陽眼鏡的大哥和賣自行車配件的小姐,


提供冰水、薄荷和刮痧推拿,讓老婆重新恢復精神。真感謝這些熱心的朋友,有了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台灣有希望。


離開鶯歌市區,大家又有點熱的受不了,我們盼望趕快出現便利商店,可以躲進去。可以奇的是,好長一段路都沒有便利商店,我有點擔心老婆會中暑。


Renoir打來:「你那麼熱還騎車?」,就在跟他講電話時,我錯過了全家便利商店。他們竟也沒說什麼,將錯就錯下去。好不容易看到一家7-11,卻是還在裝潢中,我們只有苦笑。


再騎一段,終於有便利商店,我們各自買了冰飲,我挑了一個最涼的位置給老婆,老婆說:「要是有椅子坐就好了」,我說:「這樣已經夠好了,別奢求太多」。


走出冷氣房時,我反而頭有點暈,忽冷忽熱好像也不好。回程還有上坡,老婆累了,我使出「人力turbo」助他一臂之力。


阿銘的變速撥桿早斷了,車子無法換檔,卻還敢跟我出來騎;我欣賞帶種的人。兒子看他騎的很累,就和他換車,騎著不能換檔的車上陡坡;重義氣的人我也欣賞。


今天騎了67.66km,算不上很遠,但是天氣太熱加上陡坡,搞的大家都累了。回家盥洗休息,姑姑們都來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媲美過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