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米樂社區已累積相當豐富的旅遊資源,兩天一夜的行程算是勉強「及格」,過年到了,利用年假在當地「生活」個三五天,和崑濱伯、各村村長、總幹事美雪,以及許多的阿公阿嬤混熟了,再帶著當地特產和滿心的感動回家,這才是標準玩法。


建議造訪無米樂社區一定要先聯絡「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因為透過這個管道才能預約進入阮家古厝、菁寮天主堂等地,加上專業導覽才能玩到精髓。到無米樂旅遊,千萬不要走馬看花,否則就是入寶山而空手歸。

列舉代表性景點,用心體會、與當地人「交陪」,會有許多意外發現;畢竟旅遊這回事,也很講究「慧根」的。

【幸福花園】



石輪榨甘蔗汁,重現古早味


割稻飯,滿懷感恩情

【茄芷阿嬤工作坊】

以三角藺草編織的茄芷袋,是塑膠織品還沒興起前台灣社會的手提袋,如今這項傳統技藝重現後廍的茄芷阿嬤工作坊。

解說員敘述鄰居阿嬤年輕時單親扶養子女,又沒錢買「石輪」,只好在夜晚主人休息的時段,用租借的方式來壓藺草趕工編織,賺取工錢。

除了固定的工作坊作為DIY教學場所,我在民家的門口就看到好幾位阿嬤在車茄芷袋,聽說北部一訂就是好幾萬個。

透過許多有心人的努力,讓那些遲暮之年的老人家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當我走近她們,他們臉上綻放著笑容親切地跟我打招呼,這一幕真令我感動。

【縣定古蹟-金德興藥鋪(阮家古厝)】
百年中藥鋪,現任主人阮齊精采解說,多部電視劇取景場所。古厝裝飾精美考究,櫃子陳列著百年藥罐,彷彿散發出淡淡藥香。


【新源成布莊】
這些花布縫製的被單、枕頭、甚至服飾不一定「俗」,只要搭配得宜可以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流行感,端視個人巧思。


【豐昌商店(崑濱伯的家)】

除了購買他的冠軍米,更可以和他閒聊,儘管他現在已具全國知名度,但是一點架子也沒有,實實在在是個老農模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常常存著「如何利用現有的回饋社會」的觀念,想不到旅遊無米樂社區,會給年輕一輩的我們帶來「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的反省,這不能說不是一項最大收穫。

【和興冰果部】
稍作休息吃個手工香蕉冰,雖然老街現在火紅,老闆卻還是以平實價格在營運,維持鄉下人老實寬厚的風格。冰果室裡有令人懷舊的情人座與磨石子地板,帶著另一半來個另類約會,肯定彰顯你的情趣之中還帶有人文關懷。

【兩美理髮店】
老聚落裡因為遊客持續造訪而活絡起來,老人家們也使出十八般武藝以饕遊客;此地主打的是鵝毛扒子,小的掏耳朵,大的清鍵盤。我造訪那天,理髮店裡真的有位阿伯在理髮,可見這真是一座活的農村博物館。

【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
除了擔任社區旅遊對外窗口,在裡頭還可以看到整個促進會為推銷老人家手工製品的用心,在看完介紹影片後,對無米樂的一切會有更深入了解。

【瑞榮鐘錶店】
七十六年歷史的老鐘錶店,藏有百年歷史的古董鐘錶,隨著老闆引導看他如數家珍般介紹不容易看到的「位能轉換動能」古董時鐘,穿過幽暗的走廊來到後廳,許多像工藝品的精美時鐘同時運行,遊客也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來到30年代。

【隆泰棉被店(煌明伯的家)】
來到這裡,已然感覺到「老人是寶」;煌明伯算是無米樂裡知名度第二高的主角,但他可非浪得虛名。聽他講解棉的等級、棉被的製作工夫以及如何分辨棉被好壞,著實上了一課。煌明伯的棉被輕巧柔軟,不下蠶絲被,一件只賣一千多元。

【墨林文物館】
為醫師梁耀明故居-重仁診療所,內部蒐藏數百件診療醫具,2000年成立文物館後,陸續典藏居民無償提供的三百餘件農村生活用品,呈現社區昔日舊貌。


【黃家古厝】
「荔園衍派」黃宅建於1928年,黃家古厝目前不對外開放,不過由外觀欣賞,仍能從仿總督府的建築裝飾看見洋樓的氣派。


順道可以參觀菁寮長老教會,感受長老教台灣走透透的入世精神。


【聖十字架教堂】
教堂因為獲普立茲建築獎而聲名大噪,觀賞教堂最好的角度是後面的稻田田埂,夕陽西下金色光線照在田間和教堂上,像極梵谷名畫「播種者」。

這次我們由法籍神父韋方濟導覽參觀教堂內部,神父全程以閩南語解說,

教堂裡有祖先牌位,神父覺得這是個好的傳統,他也每天拿香祭拜,牌位上寫的是「菁寮歷代祖先」。


三百年荷蘭井

我們夜宿「荷蘭井湧泉民宿」,

洗完澡騎著腳踏車,享受「菁寮夜未眠」。






【旅遊資訊】
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06- 66222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