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去了楊梅,繼而沿著115縣道,直抵飛龍古道入口。
楊梅的伯公山原來不必爬,只要上階梯就到了。不過在那麼低的海拔,小小的一片土地上,能有為數可觀的老樹群,卻還蠻特殊的。 而這群老樹能保留至今,應是凝聚了相當的共識,以及一些有心人的奔走吧。這裡是楊梅最早成立市街的地方,緊鄰著最老的廟宇-錫福宮。
市區裡有座龜山,高度僅218m,現已規劃為「桂山公園」。去時問了許多在地人,多不知楊梅還有個「龜山」,甚至有人跟我報到桃園龜山去了。所以我對亂改舊地名的事,一直不以為然。上了步道,兩旁遍植樹木,並矗立著幾座各方捐獻的雕像。 山頂有巨型觀音像與一龍龜。 相傳龍生九子,龍龜為首;其專司鎮宅,可趨吉避兇。 山上展望很好,周圍地物地貌,都看的清楚。 自來「龜山飄梅香」,即為楊梅八景之一。
115縣道過了四章堂後,路邊可以看到,鎮公所規劃的觀光茶園步道入口。沿途茶園景觀賞心悅目, 鎮公所還推出了「秀才茶」,作為推廣地方茶葉觀光的招牌。往大平山頂都是柏油路面,車子可直達; 但我覺得,挑個風和日麗的時候,走上一圈,一定很舒暢。沿著稜線前進,360度的視野可將整個楊梅的景物一覽無遺。 在稜線上開車的感覺很特別,像是在飛行。 谷地裡的茶園, 鎮上的新式大樓,「中華汽車」整齊排列的各型車款, 皆在我的腳下了…。電影「鳥人」中,男主角希望自己是一隻鳥,但是人不能飛行,於是他在水底體驗了飛行的奇妙。而我則是將稜線駕車當成開飛機-另類飛行體驗。另一邊下山的路旁,有大片的芒海,隨著勁風,翻騰起舞; 在冬陽下,自有一分閃耀靈動的美感。
下山之後重新接上115,離開楊梅後的路段住戶不多,卻添了幾分山光水色。路旁有座三合院引起我的好奇,仔細一看是「天祿堂」。 和我早上在楊梅看到是一樣的堂號。那時本欲靠近觀賞,卻被幾隻看門惡犬嚇了一跳,只能在遠處拍張被樹木遮蔽的影像。 而當我在這邊拍了一下子,主人就出聲阻止;不知是否巧合,令我有了「天祿堂主人不喜歡人家貿然打擾」的印象。但也因此對這堂號印象深刻,回家查了資料,得知「天祿堂」乃劉氏堂號;源於西漢著名文學家劉向,他曾在皇家圖書館--天祿閣校閱各種經典,後寫成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別錄》。
隨著115縣道,沒有預設目標的逍遙遊。到了「照門」時,肚子感到異常飢餓,附近沒有吃的,只好先到雜貨店去「掠奪」一番。這種鄉下的雜貨店往往有一些好東西,我們搜括了薑糖、豬腳圈、花生糖和鳳梨餅等。和老婆散步到河畔,邊吃邊賞夕陽。 這些小時候的零嘴吃起來,口感和新鮮度都很好,還加了點懷念的熟悉味道。刺骨的寒風吹在身上,也覺得不怎麼冷了。
順道轉進「箭竹窩」瞧瞧;之前來過,算是以居民自力發展農村觀光化的典範。 當初的發起人挺有見識,居民們建立起來的「富麗農村」,也還不賴。只是我猜他們大概沒有太多的錢辦活動、做廣告,所以不曉得能否持續吸引新的遊客。當然小農村沒有名山大川,如果吃的部分,不能作出特色,經營恐怕不易。其實就我個人觀感,「人情味」才是他們的利器。若他們能將遊客們當成朋友對待,「到鄉下的另一個家渡假」,則應是每個「城市鄉巴佬」的夢想。
往新埔的方向前進,路旁有間「土角厝」-現在已經比三合院還少見了。 記得以前我外曾祖母家就是土角厝,裡面有點陰暗,但是好像滿涼快的。不知道有沒有慧眼獨具的新人,來此拍婚紗照,相信效果應該不錯。在霄裡溪我發現了一個水中的小廟, 和大艽芎古道的「水中土地公」,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不知道供奉的是什麼神。回程經過九十年歷史的照門國小,長長的椰林步道有「小台大」的感覺。
這次出遊,雖然沒有太多的預定行程,純粹走到哪玩到哪,但是半天下來也看了不少東西。尤其台灣還有許多饒富趣味的小鎮,等著我們去深入發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