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腦細胞死亡」這回事,那我這禮拜不知死了多少?

 

 

作業的dead line要到了,改了又改,大家都覺得我太緊張了,其實我只是想一次到位(之後論文可以用),但一次要到位不太可能,因為我理論讀的不夠多。雖然我常在想,人文科學的理論就是一個「發現」+「特殊一點的名詞」,但現在的我連進入門檻都還沒到。

週六老婆要上班,我也正好寫作業。看到上學期老師寫的一段話,覺得心有戚戚焉: 當代觀光旅遊已經是一個被制度化所規訓的活動。所有的旅遊節目、旅遊指南、美食評論、消費雜誌、旅行團等已經決定了觀光客該看什麼、吃什麼、玩甚麼等。我覺得呢,這些訊息來源都可以把它們當作「管道」,至於如何判斷,自己須有主見;當然這判斷的結果取決於個人的興趣、性格與閱歷,不管結果如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綁架。

另一個殺死我腦細胞的事情是今年家族掃墓輪我辦;我已經很久沒拜拜了,觀念又是要兒女以後不用拜我、不用掃墓,我連骨灰都不要留。所以要採辦那些繁瑣的祭品,很傷腦筋。我的人比較反骨,今年一一打電話給親戚,溝通我「節約」及「不燒紙錢」的觀念;

有些人早已行之有年,少數人腦筋還是轉不過來。

去市場辦妥供品,發現有店家推出「掃墓套裝」,省去我不懂買香燭的麻煩。小小一盒裡面有少許的紙錢、元寶等,我將大家期望值降為零,然後再提供少許,這樣反彈力道應該不大。

週日4:00起床準備,5:00大弟來,共乘一部車前往公墓。主辦當然要先到,不久兒子也從台北過來。

各房到齊後開始祭拜,還好我的準備都有受到讚許。祭拜尾聲下起中大雨,趕緊收一收回家,運氣也算不錯。

回家和大弟聊一會,供品分三分,然後補眠。接下來還是寫作業時間,消化資料的過程有個感想: 台灣實施週休二日已經24年,國人旅遊的「需求」與「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一般仍多以休閒(Leisure)和遊覽(Sightseeing)為主,以學習、體驗當地文化為主軸的旅遊模式,仍有待推廣。從假日一些知名景點總是人滿為患的現象觀之,旅遊的「目的」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如此不僅遊客不會過度集中某些特定景點,而對當地交通、環境與居民造成過大的衝擊,也可為觀光旅遊另闢財源。

不過這些跟論文無關,我還是得尋找切入的理論,真是勞骨傷神。晚餐後作PPT,有些新功能不問女兒還不會;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資訊時代「家有一少如有一套」。

按下「提交」鍵,有想唱「海闊天空」的衝動;但留待明年好了。

打包行李、為即將啟程的旅行稍作功課,因為這次想來點「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