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荷包村,我們驅車北上,沿途看到許多地名,「蕀桐、油車、崙背…」勾起我環島時的無限回憶。


一路貪看貪玩,來到斗六已經是晚間六點半,小朋友們要吃牛排。吃飽後找了間旅社住下,大家公推我最辛苦(既開車又爬最多山),讓我先洗澡。洗完後我先睡了半小時,等大家都洗好後,一起出去夜遊。



我們出去是這樣玩的,旅社只是睡覺的地方,所以要求乾淨就好。我很少住高級旅店;總是早出晚歸的情況下,花太多預算在住宿是浪費,況且世上還有一樣東西比錢珍貴-那就是時間。


太平老街有八十幾間日治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洋樓,有些店家已經關門了,沿著老街走,我邊逛邊拍照,夜晚的老街更華麗。



老媽說明天是觀音菩薩生日,廟口在演布袋戲。


走到雲林溪美食廣場,店家也是關了大半。


兒子去吃「老吳紅燒牛肉麵」,還不賴。

這家店參加過台北牛肉麵節,獲得人氣獎等等,不過我猜那種比賽應該通通有獎。


在一個小鎮的隔天清晨,通常是我深入了解在地生活的時間。我總認為,要深入了解一個地方,就要和當地人接觸、聊天,吃跟他們一樣的方式,儘可能做跟他們一樣的事,而不是把自己與外界隔絕。


老婆穿上昨晚新買的衣服,和我去吃早餐,


然後去找斗六長老教會和行啟紀念館。前者很快就找到,洗石子的外表很耐看。

不過大門是鎖著的,無法進去參觀。

附近的靈恩堂。


我按照記憶卻一直找不到行啟紀念館,甚至問老阿嬤:「日據時期因為昭和太子來台而建的…」,阿嬤也不知道。有位中年婦女還肯定的跟我說:「不在這附近」。我知道就在這一帶,只是不知道為何找不到?我猜想,應該是地方政府在這一方面的推廣還不夠,「應該找個老師問」我這樣想。


後來逛到了「籽公園」,此地是舊縣府所在,縣府以籽公園計畫案參加營建署「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競賽,種籽形狀的公園設計,獲得競爭型計畫佳作獎。


首先在外圍看到「雲林縣記者公會」,


會址所在看來也有點歷史,妙的是庭院掛著沙袋,「記者也要練拳防身?」我跟老婆打趣說。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雲林服務站,有海洋味道。


我看到公園綠地上有棟眼熟的半紅磚建築,應該就是行啟紀念館。


它是雲林僅存的公有日式歷史建築,但是看不到掛牌、解說,裡面空盪、大門深鎖;所以無法十分確定。

公園裡很像章魚的建築,是個展演空間。


繼續散步到舊官邸,看到很熱鬧的景象,有小朋友在演奏,我想起今天正是兒童節。


舊縣長官邸曾經是閒置空間,如今已蛻變成為孩子的樂園-官邸兒童館,未來它將是孩子們看看書、玩玩具的好地方。



真的如願讓我找到一位老師(帶隊參加演出的),請教之下果然公園裡的就是行啟紀念館。當下有個感想,推廣文化教育不能只是把錢花在硬體建設,雖然我很認同閒置空間再利用,但是將文化素養深植每個市井小民心中似乎更重要。


看看時間已經該要退房了,和老婆這才「真正」的往回走,順便看好吃午飯的地方。回到旅社,他們都起床了,收拾好行李,我說要帶他們去一個神祕的地方「嘴對嘴」。


那是斗六有名的魷魚嘴羹,只是我和老婆記錯了,是「嘴吃嘴」不是「嘴對嘴」。這魷魚羹特別的地方就是整碗都是魷魚嘴,吃的時候要把魷魚堅硬的牙齒吐出來,魷魚嘴有嚼勁,還不錯。



吃完中餐就要離開斗六了,下次再來也許是很久以後,但是我會記得,曾經在這裡「生活」了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