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慣了山巔水湄的野人,有時也擔心大人和小孩子都會變的沒氣質,星期天下雨,走了趟桃園文化局,「惡補」氣質。


文中路的「綠島環境農園」,裡面綠意盎然,以展售花卉植物為主。我們去時,看到裡外有些凌亂,一些擺設也不復存在,詢問下原來是要搬去富國路的橋底。原本還想說可以來喝點什麼,吸收一下有益物質,則下雨天也阻礙不了我親近自然的心志,豈知不快不慢的,來的真不是時候。


到了文化局,先上二樓看「桃園書法教育學會」的展出;幾帖書法引起了我的共鳴。一帖是從未見過又有點熟悉的字體,感覺是作者自創的書法,而脫胎自隸書。
問了現場的學會會員郭先生,證實我想的不錯。有一帖很有趣,暫且以「糊成一團」形容之。
郭先生說,現在寫書法侷限沒以往那麼多,只要筆意有出來就好,要是我們以前書法寫成這樣,肯定被老師撕掉重寫。最後一幅很對我胃口,郭先生說那是黃群英老師的字,
他今年已八十幾歲,是桃園縣書法的第一把交椅。


下午三點,在一樓兒童閱覽室有「魔法故事」時間,我和老婆陪著兒子聽(女兒感冒在家睡覺)。
故事主題不錯,大意是說一家人把家事重擔都交給媽媽,長期養成的懶惰習慣,讓自己變成了一頭豬,也氣走了媽媽…。只是我怎麼看,「羅老師」都不像會說故事的人。原來另一位搭檔「金魚媽媽」因為國中基測,陪考去了;剩下「羅老師」獨撐大樑,三兩下故事就說完了。我才想怎麼就這樣草草結束,「羅老師」拿出道具來,開始變魔術。
當他把緊握在觀眾手中的錢幣一個個增加時,爆出滿堂采;原來他是負責變魔術的,難怪說故事不在行。


接著我們到地下一樓的歷代傢俱博物館參觀,感覺和以前又不太一樣,差別處說不上來,畢竟距離上一回已經年代久遠,渾不可考了。一進展示區首先看到「甘蔗床」;
奇怪,那不是榨甘蔗汁的工具嗎?怎麼把它也列為傢俱?
「虎爺枕」
--這是有錢人在睡的,瓷器易碎,若非有相當財力,怎能破即補充。


看到一組太師椅,那是專指有靠背帶扶手,置於廳堂最尊貴處的座椅。其椅背鑲有圓形大理石,既顯得氣派,大理石的紋路又隱然有潑墨山水的趣味在其中,雖不能試坐,但我想天熱時靠著,背心該是十分涼爽。椅面嵌滿的貝殼裝飾原略顯俗氣,但搭配上紅木的沉穩色澤,就讓我聯想到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風格。此外,一些矮鼓桌與玄關桌的造型很秀麗且具富貴氣,十分令人喜愛。
想到朋友鳥子偏愛原木傢俱,如果家中桌椅櫥櫃一致性的原木擺設,當能彰顯獨特的品味,可是財力也須不凡。


接著目光被一只雕漆盒式櫃吸引;盒面刻有雙龍抱珠和花草紋,雕工細密,製作精巧,若不作實際用途,而為收藏或賞玩之用,也很合稱。試想,若書房裡放置一張紅木雕花的「三彎腿」書桌,其上擺著雕漆雲龍櫃,讀書自然是件樂事。


另一個「黑漆描金龍旋轉百屜方角櫃式藥箱」
,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連名稱都這麼的講究,可知其設計的繁複與所需的巧思了。藥物的存放須有大量的抽屜,此櫃中間設置八角形轉盤抽屜十層,加上其他的共有抽屜一百零八,屜中分格便可存放數百種藥草。而黑漆描金,是我認為最難以抗拒的視覺魅力,神秘且高雅。


回家吃過晚餐,老媽、老婆及阿琴說要包粽子,一方面趁著人手充裕,一方面也學習。在阿媽技術指導下,他們包了幾斤的粽子,還不難吃。須改進之處就是米飯要再Q一點,但餡料裡的香菇、滷蛋、三層肉等可是真材實料,一點不含糊。


這些傳統手藝有人延續下去也是很好的一件事,當他們在忙時,我在旁邊插科打諢:「加油,接著就可以再學做草仔粿、麻薯了」。說歸說,我倒覺得包肉粽的女人,也有另一種文化的氣質,不容小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