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我都想到這部80年代的電影,難道當初的建設靈感都沒有一點關係嗎?
連假最後一天怕塞車,早上就離開新城,而且由濱海北返;等於是圓規颱風騎機車的路線再走一遍,我跟老婆說這次要「報仇」。
在行駛蘇花時,得知蘇花路廊=蘇花改+蘇花,然後還有蘇花安在評估,亦即在三個路段以高架截彎取直,到時新城-桃園行車時間可望再縮短。
這個時間蘇花改沒塞,很順利到了蘇澳,接上台2線。經過龍德工業區總會想起當兵還是菜鳥時,在北嶺(應該吧)看山下很多橘色燈光,學長告訴我是龍德工業區,我聽都沒聽過。
台2線五結段的醒目建物
報仇地點一:壯圍沙丘生態園區
圓規颱風騎機車來屋簷下避雨,裡面小姐走出來說這裡不能停機車…這次可沒那麼憋腳,我們要好好拍照。
看到這場景,有沙丘又有高地,怎麼樣我都想到80年代的電影「沙丘魔堡」,雖然會洩漏年齡,但我相信這裡的發想和它脫不了關係。
地景藝術-龜山朝日
建築頂樓
俯瞰園區
文創藝品店
河裡有成群水鴨,芒草烘托出蕭瑟氣息。
繼續前行,來到報仇地點二:頭城。上回來這裡是風雨正大、狼狽不堪;此刻我們可是光鮮亮麗…。
在頭城鎮公所前停好車,來到這裡會想到朋友敖君,只是…人的緣分很難說。
往文創園區走,首先看到宏偉的開成寺
美容院裡還有KTV,等染頭髮的阿姨唱得高興,一舉兩得。
龜窯
肚子有點餓,走進麵包店很幸運有剛出爐的椰子吐司,於是我邊吃邊逛街。
到了頭城文創園區門口,一個中年人盯著我看;奇了怪,吃吐司有這麼稀罕嗎?我和老婆坐在打卡的木椅上吃吐司,「等下那個男人會更驚訝--怎麼轉瞬間吐司變小條?」
頭城文創園區前身是火車站日式宿舍
旁邊大樹下的阿伯炸彈蔥油餅,好吃。
走過頭城火車站,進入老街。翻開歷史,上回來這裡是2007年;15年了,不細算不知道怕。
縣定古蹟十三行
2007年還不是玻璃窗,而且漆上紅色。
縣定古蹟盧宅
路底的福德祠和咖啡店
老街書齋
三老故事房
慶元宮
坐在長板凳上,熱湯圓下肚疲勞全消。
我跟老婆說,寺廟是個好地方。但如果不是嫁給我,她應該不太會走進寺廟,因為她們家信基督教;結論就是嫁的好哇。
藝術巷;讓我聯想到甲仙的貓巷。
頭城老街地標
天快黑了,旅程須告一段落,我們也該回家準備過2022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