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全家人一起看「翡翠森林狼與羊」,是部很棒的片子。很有創意的構想:讓一隻羊與一隻狼成了好朋友。邊看我邊想,這部片不止小朋友喜歡,可能中年人看了也會令他們想起年輕時的友情,而感動不已。


早上睡到自然醒,天氣不好,幸而南桃園在舉辦一系列的客家文化節活動,不至於虛度假日。


龍潭客家文化園區展出的主軸是「三獻禮」。所謂三獻禮是進殿堂三次,每次三跪拜、九叩首,是各廟宇慶典中必要的重頭戲,也是客家最崇高之祭禮。


供桌上擺放的祭品,一律是手工製作的藝品,像蔬果、雞鴨魚肉等,都是社區居民分別使用各種材質,展現了摺紙、編織、中國結等各種技藝結合而成,既有創意也凝聚社區向心,頗符合社區總體營造的旨意。


許多物品他們製作的唯妙唯肖,例如紙紮的神豬,乍看之下幾可亂真。造型香皂之精巧可愛

或許讓人寧願不洗澡也捨不得用吧。最有創意的是用蔬果做成的龍

仔細看,龍角是生薑,眼睛是葡萄,龍鬚是牛蒡,牙齒是辣椒,而鱗片則是鳳梨。這隻龍得到很多人讚賞。


忽然聽到有人用客家語在宣讀什麼,聲音宏亮,語調莊重。頓時聚攏了許多人,還有電視台在錄影。原來是客家耆老在示範三獻禮的儀程,雖然時代進步了,但這些傳統文化或許有助於現代人心的啟迪。我們花了很多錢在教育,如果讓小一輩知道,這些「敬天」與「尊長」的觀念,是原本就有的,且是前人一直奉行不悖的,那麼我想教育會好推展的多。


下午時分,某處傳來陣陣香氣,循線追查發現是客家阿嬤在用大鍋展現廚藝

一道道誘人的客家料理陸續出爐。我除了拍照外,更衷心希望有幸能分享阿嬤的手藝,後來主辦單位果然不負眾望,那些客家美食是要讓來賓品嚐的。

大家排著隊一一盛裝各種客家名菜:有南瓜飯、客家小炒、酸菜五花肉、桔醬蔬菜、蒸釀涼瓜、醬冬瓜肉和豆干排骨湯等。

我最喜歡菜圃蛋和排骨湯,因為來賓不多,阿姨阿嬤們每次都舀好多,存心讓我們吃到飽。


回家吃完晚飯,小憩片刻。19:30桃園文化局演藝廳有陳錦惠「戀戀箏情」古箏獨奏;在這個下雨的假日,我們是一點也不想浪費時間。


陳錦惠學習古箏超過二十年,並具備古箏教學工作經驗十餘年,發表過多場獨奏會,並獲聘古箏選拔的評審與考官,現為「適然箏樂團」副團長。


曲目一為「出水蓮花」,接著是「五木搖籃曲」、「秋夜思」。

第四曲「會津盤梯山」,描寫日本會津地區,不分男女老少通宵達旦大跳「狂熱舞」,配合大鼓伴奏,充分表現日本北方人民趕赴節日的期待與熱鬧。這是老婆最欣賞的演奏曲目。


「春之海」,為古箏與尺八的重奏曲,擔任伴奏的何祖禕是笛蕭的演奏專家。曲中有春天波平浪輕的意境,以樂聲模擬浪拍岩岸,海鷗鳴叫呼應的聽覺感受。最後要引人入勝的是,在活潑的打槳聲與船歌聲中,演奏者企圖讓聽眾體會晚霞的明麗節奏。


「北國之春」,就是著名的「榕樹下」。曲意描寫為了求學謀生而離開北方農村的年輕人,在南方城市收到媽媽捎來的訊息,情不自禁的想念起北方家園的親人,和來不及吐露心意的愛人;但現實中要回家並非易事,只能望鄉興嘆罷了。許多藝術型態都有創作的背景和故事,了解以後更能體會作者要傳達的感情。


「高山流水」,源自春秋時期俞伯牙和鍾子期這一對知音的典故。因為俞伯牙奏的就是古箏,所以古箏曲目中以「高山流水」為名的也就不少。演奏者通常將其擺在第一首,以示聽眾都是知音。但今晚曲目安排將其放在下半場,不知是否更有考較的意味;「能聽到最後的,才是知音人」。


壓軸曲「敦煌唐人舞」,是最令我陶醉的一曲。敦煌石窟壁畫是藝術的登峰造極,其中的「飛天舞者」更是充滿了優美的想像。樂曲以唐代的音調,各種鮮明的節奏與不同的速度,運用多種古箏彈奏技巧,搭配鋼琴豐富的伴奏風格,帶領聆賞者真有昇天的感覺。


演奏會結束,演藝廳外下著大雨,我和兒子披著紙做的雨衣,開了車接老婆女兒;厲害的是我們身體都沒濕。這麼好的夜晚,一切都是那麼的對味,我將車子往市區駛去;雨中,另有一種清新。


去買大吉嶺紅茶和日式飯團,車上就吃了起來。但是不能吃的太飽喔--我提醒大家;因為家裡還有鹽烤鮮蝦等著我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