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林建享提供 右圖/中央社 下圖/記者龍芳

一艘乘坐著十四個人的拼板舟(ipanga na 1001跨越號)於6月20日清晨由蘭嶼出發,歷經三十多天的艱辛航程、航行了六百多公里,停靠過台東、花蓮、宜蘭、基隆及淡水等地,最後於7月31日成功抵達台北市大佳碼頭,完成了一項歷史性且具有海洋文化復振意涵的壯舉。


「ipanga na 1001跨越號」是紀錄片工作者林建享為了復振及傳承蘭嶼海洋文化所打造的拼板舟,他以此計畫申請第三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贊助廠商帝亞吉歐﹝DIAGEO﹞,全球最大高級酒類集團,知名代理品牌如Johhnie Walker),並獲得120萬元資助。


林建享召集了蘭嶼達悟族人,以手工打造了這艘大船,全程以接力划槳的方式勇渡台灣海峽,為歷史性的航程畫下動人的一頁。其中的勇士們分別來自蘭嶼的椰油、東清、野銀、朗島、漁人、紅頭等六個部落,有位耆老年齡更高達八十五歲。


他表示,實踐造舟、航海划到台灣的過程,不只是達悟族人對過去的造舟工藝、航海知識能力、毅力與勇氣的再試煉,也是族人文化主體意識的表現。這將是個一半傳統,一半現代;一半台灣,一半蘭嶼的議題,也是一個古典與現代,生活與信仰互相滲透融合的文化案例。



這個夢想計畫的另一位推手是達悟族文史工作者夏曼‧夫阿原(郭建平) ,據報導贊助廠商及原民會的補助款加在一起,尚缺五十餘萬,全數由林建享與夏曼‧夫阿原向親友借貸而來。


如何保存、復振達悟族的拼板舟文化則是夏曼‧夫阿原最關心的議題,這次活動除希望讓台灣理解達悟族的拼板舟文化,也盼拼板舟文化能在蘭嶼延續下去。


「ipanga na 1001跨越號」是近百年來蘭嶼達悟族所打造尺寸最大的拼板舟,長1016公分、寬170公分、高270公分,可乘坐十四人,2006年十一月開始動工,至2007年五月底正式完工,六月一日推至蘭嶼朗島海灘,並完成首次試航。


跨越號企圖復振的是:蘭嶼先民的航行路線與海洋文化。百餘年前,達悟族人的船,會在春夏交替時節,往來航渡巴士海峽南北兩邊的蘭嶼與印尼巴丹島之間,進行物資的換取與通婚往來。參與者之一提到,他在舊航線其中一個島上發現,他們土語的「章魚」竟和達悟族語相同;而巴丹島的人也稱自己為「達悟」。


達悟勇士說,在清水斷崖那一段是最辛苦的,因為黑潮洋流不斷將他們往後帶。中途他們也開放路段讓不同國籍種族的朋友上船划行,漢人同胞會不斷發生「打槳」的狀況;而大溪地的外國朋友,卻能很快進入狀況。


他們以人力手搖槳方式,從蘭嶼划傳統船出發,並繞行台灣,希望藉此跨越「島」與「國」之間的有形無形界線。有形界線是黑水溝的險阻;無形的障礙是「島」與「國」的不平等角度。


達悟人對於海洋的知識與對大海的尊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像電影「等待飛魚」裡的劇情,如果沒有氣象報告,都市人可能不會穿衣服。更不用說,許多人對於海洋是陌生,甚且畏懼的。


當達悟人靠著雙手辛苦地划著船抵達首善之區時,他們跨出了第一步;而生活在台灣本島的我們呢,該跨越的又是什麼?


參與者在原住民電視台接受訪問時,說了一段很好的話;大意是:對於島國的子民來說,海洋的文化在哪裡,人就在那裡,對他們來說,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船往哪裡去,靈魂就往那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