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一家文具批發公司,會計小姐看我騎車就跟我聊,問我有沒有跟車隊?我說沒有,她說還是大家行動比較好。


次數多了,我們都會聊上幾句,某次結完帳要離開時,她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還是跟車隊比較不會危險」,我一時語塞,不知道騎腳踏車會有什麼危險。


路上我邊騎邊想,終於讓我想通了。因為她都是夜騎,所以「一票人比較安全」。可是騎車不一定非得在晚上啊;我想了想,因為很多人怕曬黑,所以只能在晚上騎車,因為晚上較危險,所以只能一票人。這個邏輯我知道有點不對勁,但是沒空多研究。


彬仔曾問我,說他正中午看到有人騎車,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透風,「這是怎麼回事?」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說,為什麼要正中午運動,然後再包成這樣?「不要問我」,我說我跟他們不同類。


過年下彰化,朋友阿雄知道我常騎車,問道:「花幾萬買車?跟車隊嗎?」,現在好像大多數人的觀念裡,騎車一定得是這樣的模式。我不認同,阿雄說他有個親戚也在騎:「不買好車跟不上大家啊」。這是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可能台灣才有。我也常常兩個或四個人夜騎(都是老弱婦孺之輩),也不覺得有何特別危險之處;劫財?騎車的人會帶很多錢嗎?劫色?劫車?都是有點多慮,畢竟晚上騎車也不會去多偏僻的地方。


花大錢買了高級車,事實上沒比平價車快多少,那減少的重量大概是競賽裡才有意義。多的段數,只讓你少燃燒卡路里,少鍛鍊到身體。若說比速度,最後還是取決於體力。


可是花了大錢,沒有相對的效益,隨之而來的不便卻很多。最明顯的,人變成車的奴隸;出去玩放心不下車子,連上個廁所都要輪流,因為輕量化的車子容易被偷,就算鎖在柱子上也怕被撞到被A到。還有,輪子都是快拆的,偷不了車偷輪胎也是挺值錢的。所以,騎的是自由車,卻一點也不自由。


其實我一直有個觀念,做什麼都一票人是不太合理的。我去峇里島,早上八點台灣團因為要趕行程,所以五星級飯店的歐式自助餐廳一下子湧入四五十個人,加上其他散客,餐廳裡的餐具根本不夠。當時我就一直想,臺灣人為什麼做很多事都要一票人?


今天去買咖啡,老闆問我用什麼煮?我說濾紙(懶惰很久了),他推薦A級曼巴。


看到我騎車他問了:「你都一個人騎?」我:「是啊」,他:「最遠騎到哪裡?」我想了一下,應該是宜蘭吧,後來又想到:「我騎去環島過」,他:「騎幾天?」我:「很久以前,高中騎的,十一天半,現在應該不用」,他:「應該是一票人吧」,我:「沒有耶,兩個人」。


臨走前我跟他說了一句話:「不一定做什麼都要一票人,對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