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日,新竹縣市體育會自由車委員會承辦「大新竹全國自行車日」,主委是楊英祺總教練,所以阿謹他們這些徒孫是當然的工作人員。
六點半載他到縣政府前集合,他被方教練分派去站路口。我帶著老婆和女兒開始清早遊新竹。
把車子停在北大教堂路邊停車格,首先要找早餐吃。
宏偉卻不失典雅的北大教堂
新竹市政府
影像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旁的麵線糊
影像博物館旁的膠片時光廊
女兒問,怎麼都是「矮仔財」?我告訴她,那時矮仔財可是紅星。
女兒又問,他的鬍子怎麼只有一撇?我也不確定,或許跟該部戲劇情有關,有詼諧效果。
「台北發的早車」
海報上寫著:「高雄發的尾班車」原班人馬再度合作;我開玩笑說,後來這部戲賣座,又拍了部「台中發的夜班車」。
新竹市民進入影像博物館免門票;哈哈,不巧本人正好就是新竹市民,因為去年為了兒子轉來,我已和他遷籍新竹市。但是影像博物館九點半才開門,現在才八點多,呵呵。
逛逛旁邊的東大市場總可以吧;咦,怎麼市場裡好多店家都沒開?
買了橘子(最近對橘子頗有好感),邊逛邊吃,好甜。
新竹市地標東城門,正式名稱是迎曦門,兩百多年歷史的二級古蹟。
新竹美術館暨開拓館
它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役所,相當於現今的鄉鎮市公所,已被列為市定古蹟。兩層樓的磚造建築,特色是突出的拱型門廊。
一樓的展出
二樓是呂氏父女油畫聯展,主題是各國風景。父女得以聯展,是樁美事。
走出美術館,漫步在新竹護城河邊,我有感而發:新竹好像比桃園要有文化氣息。老婆說對呀,比較大的縣就是桃園沒師範學院。
最後我們走到今日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青少年館。
根據資料,青少年館原建物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日治時代原是旭診療所(旭診療所於日治時代,係針對營業衛生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之場所);光復後成為衛生試驗所,五十三年撥交與台灣省警務處警訊所新竹分所使用;八十七年七月警訊所遷離;現為青少年館,提供青少年及民眾閱讀休憩場所。
剛開始我被紅磚建築外觀吸引,走近時老婆和女兒叫道「有鳥…」我:「哪裡?」她們指著草地:「你沒看到嗎?」我努力了半天,赫然發現草地上有黑冠麻鷺,而且還是兩隻。唉,眼睛真的退化到這地步嗎?也多虧那兩隻黑冠麻鷺,一直待到我看出牠們。奇的是牠們並不怕人,難道是一直棲息在這裡的?
走進青少年館,我悄聲對女兒說:「哈,你的天地」,因為有個漫畫館。
我喜歡的是它大致保存了原貌,修建成一個很有特色的圖書館,這樣的地方作為圖書館,會更有教育意義。
四周的落地窗也讓我欣賞,它讓不大的空間延伸好幾倍,而青少年在裡面閱讀,外面的人也可清楚看到,我想,這種設計會使在裡面睡覺、把妹等情形減少很多。讓一座閱覽室發揮它真正的功能。
我們在裡面看書,直到兒子來電。女兒更是依依不捨的說,桃園怎麼沒有這種地方?
- May 24 Fri 2013 00:56
清早漫遊新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