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老師帶著我們八人去大稻埕做田野調查…
午餐隨便果腹,其中一碗比巴掌小蝦仁羹(4塊羹)$60,不禁懷念雲林金湖的虱目魚羹$50,裡面大約有10幾塊,兩個人吃很久。
13:00在霞海城隍廟集合,我先去拍陳壽彝老師的彩繪。
老師總共指定三個場域:遊客中心、埕樂通和郭怡美書店。天氣頗熱,老師對我說:「埕樂通應該適合你;古色古香」,「遊客中心和書店都有冷氣」我問老師:「埕樂通有嗎?」老師:「沒有」,我冏。
今天出動單眼,前相機後背包,往迪化街下段走去,同學賴說要跟我一起走,他叫我:「學長」。邊走邊聊,我說其實我不太喜歡人多的地方…上禮拜我去雲林就很喜歡,他:「你去雲林哪裡?」「口湖」,「我就住那附近耶」「哪裡」「北港」「北港我去過很多次」我說那裡有個振興戲院已停業等等…。「我很喜歡去雲林」,我繼續聊著,他:「步調比較緩慢…」「常常北部只要下雨,我就衝去雲林,上禮拜去了水林,很有趣的小鎮…」他:「蛤?我就住水林啊」,我只差沒脫口說出「這不巧了嗎?這不」提到青草茶、通天府他都很有感情:「我小時候就是在那一帶玩的」,他說每次人家問都說北港,因為水林沒人聽過,「學長你居然還去那裡玩,我真是太感動了,我請你吃東西…」我說不用啦,他說我們鄉下人就是這樣,聽到人家認同家鄉比甚麼都高興,我說我也喜歡鄉下。
到了埕樂通,郭怡美在隔壁。我上下前後裡外都弄通後,也流了一身汗,果然三大場域就屬它最熱。
在三樓遇到一位台灣人陪著德國友人逛,看她寫毛筆字很有趣,對她進行簡單訪談。
有人穿著長袍馬褂和西帽來逛,我想這樣會更有深刻的體驗。櫃台小姐說這裡30歲以上遊客居多,學生戶外教學團體很多,外國遊客也不少。我也對她進行了深度訪談。
沿路拍了幾張照片
下午再度集合往碼頭市集走去。
逛了一圈,今天的工作也差不多了,大家自然而然集中在微醺碼頭,然後有人比我還先去買了啤酒。
夕陽西下,晚霞越來越美。
同學中有厲害的女將連喝幾杯1000cc啤酒,大陸交換生最年輕,受到大家眷顧,原本以為他是乖乖牌,後來居然去抱了一個冰桶回來,裡面插著四支海尼根,他說:「我們北方人喝酒是比較豪爽的…」我學著他的口音說:「我們也是北方人啊--台灣的北方人。」
同學說很感謝這次的聚會,讓彼此更走近了一步。田野調查對我來說是簡單的事,因為拍照、訪談、紀錄正是我每個禮拜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