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旁邊就是霧台長老教會


這是一個很漂亮的教會,讓人很容易感受到它的安定與藝術美感。
往下走,另有幾家佈置裝潢的滿有特色的民宿





我們一路散步到霧台國小


----從外觀看是一所很有原住民特色的學校
軟體方面呢?我特別去參觀了教室。


他們一到六年級各一班,每班約有十來個學生。


教室門牌以「雲豹村」、「百步蛇村」…..來取代年級班別。


蘭嶼的「蘭恩」也有類似做法。


公告欄、圍牆….皆繪有魯凱族的圖騰



----隨處可見的圖騰可以凝聚一個族群的向心。
行政大樓

有一間「頭目家」


我猜是校長室。這也算將傳統文化落實於日常生活。


課表上,一週只有一節母語課。要將弱勢的原住民族語傳給下一代,或許少了點。在部落裡,要找能教族語的師資,容易多了。
我曾問過平地的阿美族小學生,她的母語課,上的是台語 ----因為找不到會說阿美族語的老師。


佳暮部落距離霧台約半小時車程,是個「部落裡的部落」。
紫嘯鶇瀑布、古巷、擁有一萬多付山豬牙的獵人…..都是佳暮的招牌,但這次,我卻意外看到了驚心動魄的美景。


從線條優美的霧佳吊橋上望去,走在其上的人伸手欲扶纜線,彷彿想要張網攬住這一派青綠的山色。無意中,將「攬勝」二字,做了最佳的具像化。




佳暮,有著濃厚的「原味」。安安靜靜的部落,綠就是綠,藍就是藍,一點都不矯情。
沒有吵雜的遊客,沒有突兀的涼亭與欄杆,這是他原來的面貌,而「安靜」就是部落本來該有的聲音。
每次到一個部落,我都會走在前頭,刻意與家人保持點距離,爲的是避免嘻笑。在部落裡,毋須用到嘴,只需用心體會。


走在吊橋上,只覺天地之寬闊,(人相對顯的渺小),完全沒預料到橋下的景觀是如何。
等到俯身下望時,由於太過驚訝,一時之間也找不到更簡短貼切的形容詞,我只能連續「哇!」了四、五聲,叫他們趕快來看。


橋下是令人雙腿發軟的深淵,想不到深淵裡居然另有一座S型的一線天峽谷。


這必須河道兩邊的岩石夠堅硬,加上數千萬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形成如此險峻的動魄奇峽,比之帖比倫峽谷絲毫不遜色。


細細觀賞,發現到更奇的是,峽谷的河道不僅是S型,同時還是M型的。就好像船過巴拿馬峽谷一樣,是用「水漲船高」的方法,讓商船也能「爬山」。




這峽谷亦然。我看到溪水遇到阻礙,兩邊又是陡立的堅硬石壁,無處宣洩的情況下,只有慢慢累積,等到積水高過前面的河道,再繼續流向前程。
天哪!「鬼斧神工」要用在這裡,才貼切吧。




出了佳暮,意猶未盡。看到意外且免費的美景,讓我遊性大發,先吃個午餐,填飽肚子再大幹一場。


「咦,石板烤魚」


大家不約而同被吸引了目光。坐在戶外的石板桌,叫了麵和小菜。
等待的時間,店內傳來老闆女兒唱卡拉OK的歌聲


歌點的好,唱的又動人,這比駐唱的餐廳或PUB,更加珍貴許多。


在這樣的一個午後,微風伴著歌聲,給我無比的享受感,而我,卻不必為此付費。
暫別前,讓我們再次用心聆賞魯凱族歌手帶來的「淚海」。


第二個要探訪的部落是德文。
德文有一個「古石城」,那是一個舊部落,有著許多比房子還大的石頭。這樣的部落還真沒見過,可惜的是,颱風過後,路就不通了。


德文還有一個「天鵝湖」。曾在原住民月刊看過照片,是一位原住民撐著長竿,泛舟於湖面。作者形容那場景,就像是西班牙艦隊的划艇手般優雅、自信。


逛部落對我來說,比逛街要有趣多了。「凡有部落處必有教會」,這是我多年來歸納出的結論。


德文長老教會的外觀,在全台灣來說算是普通


但提到長老教會的名號,無論如何是要尊敬一下的。因為我跑的部落也不算少,卻很少看到甚麼政治人物的德澤,倒是長老教會台灣部落走透透。

附近的一戶人家,門口種滿了美麗的花朵



還拍到了一隻蜜蜂在吸蜜,露出半截屁股的有趣模樣




剩下約三個小時天黑,去爬觀望山。



在起登不久處看到露天祭場,


應該是魯凱族舉辦收穫祭或豐年祭的場所。
這羅馬劇場式的座位,顯然比賽夏族的矮靈祭(向天湖畔)或阿美族豐年祭(學校或活動中心)要好。


心裡盤算著,明年八月十五先來爬山,下山之後,溪邊洗個澡再參與祭典。坐在祭場裡,參與者也好,旁觀者也罷,快哉人生。


晚上住水門


洗過澡後,去逛「古琉坊」


這是家涵蓋台灣原住民與世界其他少數民族的工藝坊。
兩天下來,對手工藝一直頗有心得的老婆,深為排灣族的琉璃珠所吸引。
而我雖拙於動手做任何東西,但因為看的多了,連我也對琉璃珠飾品的神秘美感,產生了特殊的偏好。這些,都是我在部落受到的洗禮。


最後晚間的時光,適合全家人在一起用餐。就讓我們吃個羊肉爐,補補元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