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地,整個事情的開端是「無米樂」這部紀錄片引發的熱潮;但是片中男主角崑濱伯樂天知命、深蘊哲理的人生觀,更是感動許多人。


電影的熱潮只是一時的,今天無米樂社區的成功在於它已發展成一座「動態農村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裡有古厝、稻田、米廠、布行、鐘錶行、冰果室…等,當然還有崑濱伯、崑濱嬸、煌明伯、文林伯。


很多電影取景點會成為影迷朝聖目標,但是只有無米樂社區,你可以看到電影主角們還在那裡,說同樣的話、過同樣的生活;因為無米樂本身就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我參觀過許多列為古蹟的傳統民宅,印象所及,似乎沒有像無米樂社區的阮家古厝,主人還在裡面親自為遊客解說導覽。


這應該是源自於對自身土地的認同感,以及一種光榮感的形成。在無米樂,你很容易看到老人家親切跟你打招呼-儘管誰也不認識誰。這種人與人最原始的信賴與真誠,卻是大都市裡早已蕩然無存的渴求。來到這個純樸的農村,或許你會大喊:「不用戴面具的日子,好輕鬆!」


菁寮聚落老年人口比例很高,因為年輕人口都外流了。94年無米樂記錄片推出,隔年崑濱伯獲得全國優質米競賽總冠軍,捐出拍賣所得一百萬,此舉也感動了許多人。地方有識之士聯合菁寮、墨林、後廍三個村,稱為「無米樂幸福農村」,將三個地區的人力、資源整合起來,擺脫單打獨鬥的局面,形成「村民動起來」的難得景象。


原住民部落裡,司馬庫斯部落也有整個部落居民休戚與共的凝聚感,但是規模比無米樂社區小很多。山美號稱最有錢的部落,靠著一條滿是高山鯝魚的保育溪流,賺進大把鈔票;單就旅遊行程的人文內涵,遠不及無米樂社區。


看到後廍村村長黃正雄的第一眼感覺是「好拼的村長」;從沒看過村長站到第一線,為來訪的遊客導覽解說。他口才便给、幽默風趣,對於農村有很深的了解,因為作田人小孩的他,更能說出那份獨有的情感。在他的導覽下,無米樂社區無一不蘊含深刻的人文典故與感人故事,不愧是當地導覽解說的第一把交椅。他一路帶團解說,直到夜間還陪著客人在三合院稻埕喝茶、品酒、閒聊。「是我,我也要投他一票」,這是我對他下的結論。


無米樂觀光發展的另一推手是促進會總幹事張美雪。家中世代經營芳榮碾米廠,據週刊報導她原本家境優渥,但因祖父受親戚拖累,後來所有土地和房產都遭到銀行扣押,她的父親一肩挑起債務,因此自她出生後,家中就面臨破產狀態。她要幫忙賣農藥、肥料,結婚以後更是每天從嘉義來回開一小時車程到後壁工作,也因此和農民建立深厚情誼。


她引進新知識技術輔導農民進行有機耕種,「放粗糠防雜草,養河鴨除福壽螺」這些以生態技術取代化肥、農藥運用的方法,為台灣農村河川恢復「魚蝦成群」的昔日景象帶來一絲光明希望,這也是最令我動容的地方。


「作田賺沒有錢」,當黃村長算給我們聽,竟然稻米比礦泉水還便宜時,我深深感受「吃米不知米價」為何。如果無米樂農村成功了,年輕人會慢慢回鄉,也就有了永續經營的可能,這一切需得靠遊客的捧場。


我希望吃到便宜有品質保證的有機食品,希望不用到特定的復育區看螢火蟲,希望崑濱伯無私、樂天的生命態度可以重現在每個臺灣人身上;希望這些美好的遠景不會中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