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跟我外出旅遊,有時很「操」。所以,離開部落後,特別安排去萬巒吃豬腳,慰勞一下老媽。


在郵局前問了人,得知「海鴻」是創始老店,到了徒步區,人山人海,是初三至今遇到人最多的一次。
吃豬腳,可以變成觀光業,成為一種次文化,可真令我開了眼界。豬腳調理包、禮盒、宅配---企業化在經營;我甚至認為,可以開發豬腳「周邊商品」,讓吃的心滿意足的人,再掏一次腰包。我平常不吃豬腳,此次破例吃了一小塊,感覺無甚特別;老媽和老婆則評:「普通」。所以,每個人口味各有不同,是我深信的。

萬巒鄉有「頭溝水」、「二溝水」、「三溝水」…等地名,類似宜蘭的「頭城」或「四結」、「五結」。我們遊了四溝水,看見許多客家傳統建築:如「西堂河」,「星堂聚」等,

應該把「堂」字擺在最後唸,仍是某某堂才對。根據資料,這是北客與南客的不同之處。而五溝水的「劉氏宗祠」,則是南台灣最大規模的宗祠,氣派恢宏,意義更是淵遠流長。



有句話流傳:「不到五溝不入流,不入劉也不入流」,意思是說,到五溝來作客或念私塾,一定要去劉氏宗祠參觀,並學習劉氏的家庭教育及生活方式,如此才算是有修養有學識的人。136年前,來自廣東的客家人創建了劉氏宗祠,經過歷次整修與增建,始成今日規模。面積2.5公頃的土地上,包含了廳、堂、橫屋與庭園等。




較有趣是面前的河流,如同一條護城河般保衛著族人的產業,這是其得天獨厚之處。
後來我得知,這條河原本由東邊的山上來,到了此處忽然來個大轉彎,朝東逆向回流。這特殊地形在風水師眼中,如同大官所圍的腰帶,名為:「玉帶水」。而劉家歷代果真也出了好幾個當官的。


最令我感動的是,傳統建築裡,融入了教育的功能,對子孫的訓勉不遺餘力,而且是用最好的方式:耳濡目染。就拿堂號來說,是源自祖先的來處或光榮事蹟;堂號的揭示可以培養子孫,對自身血統歷史的認同感與光榮感,如此就不會輕易作出有辱家門的情事。座右銘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講的實在太好。門聯:「金精常照閣、鐵漢尚名樓」,勉人擇善固執。而浮雕壁畫也是「楊正跪地」、「蘇武牧羊」等教忠教孝、尚志節、能廉正的歷史題材。




這就好像幼稚園裡,黑板、飲水機、洗手間…皆貼上英文名稱,小孩子常看,久了就牢記在心。反觀現今,大家崇尚的是比大比氣派,雙庭院雙車位不算甚麼,還要有溫泉SPA,而小孩子成長的環境,家庭和社會教育甚為貧乏。所以,我看傳統建築,較少去注意其工法,而總是期望從中去發現他的「舊價值」---那些存在於以前,現今則幾乎蕩然無存的美好德行與倫理規範。


接著我到萬金天主堂。
萬金聖母聖殿是現存台灣最早的天主堂,我嘗試想像,在那民智未開的年代,清朝政府尚且明令某些地區不准外國人居住、並限制傳教,創建的西班牙神父必然歷經萬難。而他從最初的草堂被焚毀,到建立今日的天主堂、繼而獲得清廷頒布准許令,終因潛移默化使得95%的居民信仰天主教,這是很大的成就。所以我總覺得,西方人為信仰而奉獻的精神,要比中國人對道教等民間信仰要強;而他們對太空的探索,可能或多或少源自於這種「傳教士精神」吧。



下塌高雄後站的旅館,洗完澡並休息了一下。通常這都是我們外出旅遊的人機(手機、像機)充電時間。等「電力」恢復到七成,我們再度出發了。四天以來,都是蠻耗體力的行程,而明天還有一項挑戰,所以今晚只去高雄「光之塔」。


沿途看到一所教會學校---「明誠中學」,是民國五十二年,天主教聖母昆仲會所創辦。
黑夜裡,校舍外觀在燈光照射下很顯氣派。
到了光之塔後,女兒丟下一句:「爸,我先走囉」就不見了。我拍完夜景照後,她竟然在塔頂跟我們招手說:「嗨」。當我爬到最上面時,才知道她膽子真大,因為順著螺旋梯往下看,腳底會有點發麻。
舉目顧望,高雄市的大樓櫛比鱗次,果具大都會的氣勢,難得的是他不會給我擁擠忙碌的感覺,玩的東西很多樣性,且富人文氣息。像這光之塔就是閒置空間再利用,並重新賦予人文思考的例證。



我在塔前廣場看到一家人,擺開了桌椅野餐起來。那種在城市裡卻能享受天寬地闊的感覺,好像是高雄所獨有。舊的東西未必不好,但要能賦予新的意義,或者發堀出時代價值,才是真的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0434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